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5日
资源编号 60955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10-31 七年级上册 0 84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预测

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版七上第1-12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人是中国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列叙述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过着群居生活

B.能够人工取火

C.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保存火种

2.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3.浙江河姆渡人和陕西半坡居民遗址都坐落在大河流域,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重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B.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

C.河道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D.地形复杂险要、战略位置重要

4.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5.《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祖先唯一               D.国家统一

6.传说黄帝以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   )

A.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B.研究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

C.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首领

D.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

7.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诸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随王祭祀等义务,以起到捍卫王室、以藩屏周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封制使周朝加强了中央集权

B.分封的目的是笼络宗亲,奖赏功臣

C.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D.分封制的实行加速了周王室衰弱

8.“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从材料描述中不能得出关于分封制实施的(   )

A.朝代                      B.原因                      C.分封对象               D.影响

9.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

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

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

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表格中的甲骨文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   )

A.商朝的奴隶众多           B.商朝经济发达           C.商朝的刑罚残酷           D.商朝文化繁荣

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1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也随之效仿,这种情况反映的问题是(   )

A.经济得到发展         B.进行政治改革     C.青铜广泛使用          D.王室衰微诸侯做大

13.下图所示工程位于(   )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东北平原               D.岭南地区

14.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达24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坑杀所俘赵军40多万。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   )

A.武器先进               B.战术高超               C.战况惨烈               D.兵种增多

15.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16.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受先进思想的影响

C.爆发秦末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的需要

18.秦朝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这强调了秦统一文字

A.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B.完全消除各地言语差异

C.激起各地文人激烈反抗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往来

19.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20.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秦朝时死刑种类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这表明秦朝(   )

A.统治残暴               B.重视国家建设        C.战乱不断        D.重视军事发展

21.《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春秋—战国           B.秦—西汉               C.东周—秦               D.西汉—东汉

22.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23.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24.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霍去病                  C.班超                      D.甘英

25.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C.官吏素质的提高

D.“文景之治”统治局面的出现

第Ⅱ卷

二、辨析题(共1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河姆渡遗址比半坡遗址出现的时间稍早。(      )(2分)

(2)半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 (2分)

(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出现在大河流域。(      ) (2分)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2分)

(5)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 (2分)

三、综合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7.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片所示文物是司母戊鼎,鼎呈长方形,长110厘米、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出中国青铜铸造的工艺。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当时冶炼的坩埚一般可熔铜12.5公斤,一次铸成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要60多只坩埚同时并用,200多人同时协作。

材料二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马强壮的封建国家,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进一步巩固巴蜀的稳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前256年都江堰应运而生……秦昭襄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翦伯赞说,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青铜器铸造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促成“都江堰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所学和材料,归纳都江堰工程建成后的重大历史意义。(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进行了长期的征战。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

(2)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解读图表信息,材料二表格中数据反映出当时周王室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中的“一些强大的诸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请写出两位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地方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实施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

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他们走到大泽乡,两位头领号召大家说,我们因雨误期,即使去戍边,大多数人也会去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秦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秦朝的刑法残酷,人民动不动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1)结合材料一,指出秦朝实施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

(2)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4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jì,到)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土……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jiàn,超越)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摘编自王云度《奏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针对材料所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2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货币”指的是汉武帝时期所铸造的什么货币?回想秦始皇时,他曾以秦国的哪一货币作为统一的货币?(4分)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了秦朝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二建议的提出者是谁?(4分)

(4)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秦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选择B项;过着群居生活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排除A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排除C项;会保存火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095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