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19 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题,就是给定一个词语、一件事情或一种事物,甚至一段能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文字,以此作为写作的中心,要求考生自 拟题目、自定立意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题。
话题特点
1.开放性。只提供写作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写作内容、写作形式。
2.灵活性。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
3.辐射性。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话题加以延伸,这样可写作的内容范围就随之扩大了,考生也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话题类型
①联想想象型;②组合型( 包括图文组合、多则材料组合等);
③寓意象征型;④哲理思辨 型;⑤关系型;⑥诗意型。
热点话题
①人生篇;②美德篇;③素养篇;④情感篇;⑤社会篇;
⑥文化篇;⑦教育篇;⑧学行篇;⑨实践 篇;⑩思维篇。
一、拟题技巧
1.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拿手的文体进行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 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文体特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的“四不像”文章。
2.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
3.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让文题生动形象,简练紧凑,含蓄隽永。
4.巧化用,妙趣横生。
将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化用,将之作为文章的题目,能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5.新视觉,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新颖,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式,逆向思考,追求创新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 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题目。
二、写作技巧
1.仔细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要注意以下两点:(1)审话题。①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丰富的
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②准
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2)审材料或提示语。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
提示语,这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的,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
发想象,审题时要认真研读这些材料、提示语,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
2.找准切入口
要选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确立文章的主题。话题作文不受文体限制,因而变得广阔无边,在写作时要注意将话题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
3.确定文体,精心选材
首先要确定文体,要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见解。要注意选取最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最能吸引人、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并力求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写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
4.锤炼语言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考场作文语言要通顺、流畅、丰富、充实、生动、灵活,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不断变换句式,体现你驾驭语言文字的风采。
三、误区警示
1.误把话题当主题
主题,就是贯穿文章的基本问题、基本观点,也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和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话题只是命题人所限定的写作范围,它不是文章的主题,同一个话题可以引发出许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又可以有不同的主题。
2.误把话题材料当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
(1)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作文提供了一个大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小的角度。 它是对话题所作的直观、形象的解说,是为帮助考生认识话题、开阔视野、激发思维而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在具体写作中可用可不用,只要所写的内容与话题有关即可。
(2)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是考生提炼观点或主题的依据,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具体写作中经常运用。
3.误把文体不限当没有文体
文体不限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并不是没有文体方面的要求。 一旦选定了某一种文体,就必须按这一文体的要求去行文,不能不管文体,信马由缰,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 一般来说,考生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一、作文
1.作文。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会鼓、天琴;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握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请围绕“我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拟好标题井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身体里每一粒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的恒星,如若我也能像这星一样,在每个晴朗的夏夜,不畏惧光亮的月,不在乎自己的光有多么微小,只是一点一点用全力去发光。那么我是否也能在属于我自己的天空发光发亮?站起身,仿佛星空也不那么遥远。也许只要一踮脚,便能触摸到那原以为遥不可及的梦,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发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作文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汪曾祺《昆明的雨》
房东母女送出的缅桂花,含着温情,透着智慧,让人“心软软的”。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含着温情、透着智慧的故事;或者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不脱离材料和导语含义的范围。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样子”一词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形状;②人的模样或神情;③作为标准或代表,供人看或模仿的事物;④形势,情势。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样子”:周敦颐笔下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样子,“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时努力的样子,“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时专家们热泪盈眶的样子,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老师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神采飞扬的样子,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样子……
对于“样子”,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样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雄,是时代的精神坐标,也是社会的价值引领。那屡遭贬斥、却先忧天下的范仲淹是英雄;那不畏生死、寻觅长江源头的探险者是英雄;那坚守在各行各业、创造出不凡业绩的平凡人也是英雄……正是他们给了我们积极的引导与激励。
你对“英雄”又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作、抄袭。(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恰当安排论证结构,注意层次清晰。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袁老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追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表述经历、感受,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②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晒出正能量”,在这个话题中,有人晒“光盘”成为时新风尚,有人晒书籍展现高雅兴趣,有人晒英雄勇赴前线致敬时代精神……晒,意为展示、分享、倡导等……你认为生活中的什么最值得晒?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里必须含有“晒”一词;(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9.按要求作文
读了《书匠》老董的故事,有人说,“匠”之为“匠”,在于传承和坚守。老董的坚守,有一种理想主义和真精神,不在乎如何被世界看待。也有人说,老董太过传统,一味固守不是好事,要学会变通,与时代和社会相融。
请就“守与变”这个话题进行思考,撰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即将举行的中学生“梦想配方——守与变”主题演讲比赛,题目自拟。
要求:(1)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2)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套作。(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及个人信息。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许你曾像少年的鲁迅渴望拥有《山海经》那样的体验,或许你曾有过因一本书而照亮黯淡心情的经历,或许你曾有过与大家分享读书感悟的演讲经验,或许你曾有过关于一本书的独特故事……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内容积极向上;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1.按要求作文
造物主赋予我们观察美的眼睛,倾听美的耳朵和感受美的其他器官,更赋予天地间以大美,这让我们面对美的时候,心中常常涌起一种感动。飞天般的吕伟跳水的过程是一种身姿美,艰苦环境中的白杨树毅然生长是一种品格美,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关爱成长中的鲁迅是一种情感美……相信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一种美感动你。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国白雪皑皑,南疆鱼米飘香,西域高原辽阔,东海白浪滔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都是那样美丽,都是如此神奇,令我们陶醉,让我们流连,叫我们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请握起你的生花妙笔,以“山川之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5.按要求作文。
不一样的视角,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选择,踏上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心态收获不一样的生活……正是因为不一样,人生才有多种可能,世界才会异彩纷呈。
请以“不一样”为话题,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参考答案
1.范文:
我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久经打磨而更加韵味悠长。行走在过去和现在,我从地上拾起一颗美丽的珍宝——诗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了唐诗。它们比儿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乐更加婉转动听。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指尖划过书页上带有淡淡墨香的诗句,喜欢从唇间轻轻吟出两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与诗词的缘分,大概就是那时结下的。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