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23分)
七年级学生圆圆为班级策划主题为“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方案。
1.你用心准备活动开场白。
青山绿水,草长( )莺飞,鸟语花香……江山之美让我们心kuàng( )神怡,幸福之感油然而生。长征路上的豪迈宣言,渡江战役的胜利号角,神舟飞天的长空呼啸……时代之声使我们心潮澎湃,爱国之情。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怀!
(1)给加点字注音:长( )
(2)根据拼音写汉字:kuàng( )
2.圆圆想在活动中吟诵体现江山之美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协助。
(1)请你将古诗文填写完整。
①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敕勒歌》)
②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④衔远山,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
(2)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体现江山之美。
3.圆圆挑选了一些作品,展现不同时期的灿烂文化,你设计了对联游戏。
(1)将能够组成对联的作品名连接起来。(填序号)甲《搜神记》(东晋·干宝)
甲——( ) 乙——( ) 丙——( )
(2)任选一副,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选_______(填序号),填入_______。
4.圆圆准备了下面一组材料,播发不同时期的强国之声,需要配一段“主播评论”。你结合材料,围绕“强国”和“英雄”,撰写一段议论性文字。(50字以内)
[材料一]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邓稼先》
[材料二]
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太空一日》
[材料三]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一着惊海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圆还制定了一份评价表,请老师和同学对上面的方案进行整体评价。你对“评价指标”提出了修改建议。
“天下国家”活动方案评价表
(1)你建议删除的评价指标:_______(填序号)
(2)你建议添加的评价指标:_______
二(43分)
(一)古诗文阅读(11分)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见面唯通谒①,名纸②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选自《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送刺③
[南宋]周密
岁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④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异日合并⑤,因出沈刺大束,相与一笑,乡曲⑥相传以为笑谈。
(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释·笔记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有删减)
【注】①谒: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②名纸:指装饰名贵的名帖,③刺:名帖。最早无纸,名帖都是用竹木削成,所以称“刺”。④阴:暗地。⑤合并:集会。⑥乡曲:乡里。
6.对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文中的“谒”和“刺”,名称不同,但用途相似。
B.因为嫌弃文徽明家中简陋,所以友人“不求见面”。
C.收到满屋的名帖之后,文徽明扔掉了其中的大部分。
D.为了感激吴四丈的盛情款待,沈仆主动答应送名帖。
7.给文中画直线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B.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C.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D.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表达节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发信息。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合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①茶,源于中国。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三国时,吴国国主宴会群臣,以茶代酒,这是最早见于正史的饮茶记载。公元758年,《茶经》问世,作者陆羽也被后人传颂为“茶圣”。宋朝的饮茶风气尤盛,宋徽宗撰写了《大观茶论》,全面总结了宋代茶事,特别是总结了宋代宫廷茶道之经验。北宋晚期,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出现了“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说明当时茶叶已经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必需品。明朝许次纾《茶疏》里说,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
②中国茶叶依据颜色及加工方式可分六类: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还有后发酵的黑茶,轻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
③中国人爱饮茶,给茶取了许多雅称,如“不夜侯”“涤烦子”“消毒臣”“苦口师”“清友”……含蓄点明了茶的功用。
(节选自《诗画中国》,郭晔旻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版,有改动)
[材料二]
①新式茶饮经历过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茶叶传播的历史看,茶叶先是在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中与牛奶融合而成“奶茶”,之后,在远舶欧洲的过程中形成了“甜味奶茶”,最后又绕过大半个地球回到中国,经过当代人的创意加工而大放异彩。
②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茶馆将奶茶的配比改为奶少茶多,并将形似珍珠的“粉圆”(甜味淀粉球)加到奶茶中,这种甜蜜又带有嚼劲的奶茶赢得了消费者喜爱,“珍珠奶茶”由此得名。
③进入21世纪,人们已不满足在茶中添加“珍珠”和牛奶。椰果、仙草等配料及新鲜水果陆续被加入现制奶茶中,人工现场手摇成为主要的制作方式。很多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常能看到年轻人排队购买新式茶饮的场景。新式茶饮中水果茶系列更受消费者偏爱,因其颜值高、口感清爽,又符合健康的理念。年轻消费者在享用新式茶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传统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产生了兴趣。
(节选自《世界博览》2023年第2期,有改动)
[材料三]
①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画像
②女性消费者占比达68.5%,22—40岁消费者占比达86%。
③可接受单价调查:11-15元,19.5%;16-20元,36.1%;21-25元,17.8%;26-30元,12.6%。
(根据网络调查报告编写)
10.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历史记载看,茶叶一直供官员和文人饮用,民间并不流行。
B.之所以有绿茶、红茶等叫法,是因为它们的颜色及加工方式不同。
C.在欧洲形成的“甜味奶茶”,与中国的茶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D.人们偏爱新式茶饮,只是因为添加“珍珠”后视觉上更美。
11.表哥想开一家新式茶饮店,你根据材料给他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近年来,新式茶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有人认为新式茶饮未来将取代传统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浮甘瓜于清溪
殷若衿
①在我童年的世界观里,没有下过河,是不算过了夏天的。
②童年时代,房前屋后都依着大江小溪。每到夏日,我都迫不及待穿上蓝色的透明凉鞋,跳进河里,把脚丫子伸进河水里。真是凉爽极了,痛快极了。
③那时的小河也格外清澈,时有小鱼游来游去。和小河的互动趣味很多,可以找一块青石板来洗手帕,可以在河滩上拣漂亮的鹅卵石,还可以用两根木棍固定住一块毛巾□小鱼小虾。暑假里,看见小布丁①整日躲在房间里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不禁感慨自己的童年时代虽然物资匮乏,实则比如今远离自然、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更为充实富有。
④一心想带小孩下河玩,可想来想去,这座城市都找不到清秀的自然山水可供嬉耍——郊外是有山有河的,少的却是一种难得的野趣。城市郊外的自然风景公园一定要架上人工痕迹浓重、缺乏美感的木栈道和水泥栏杆,令人倍感无趣。童年觉得再平常不过的自然山水忽然变得格外奢侈。
⑤而这有野趣的山水,碧山都有呢。于是这个夏天,带着儿子小布丁回到碧山,看山,下河。
⑥忽然想起曹丕的那句:“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在写《草木有趣》的西瓜一章节时,便遗憾只吃过浮于井底的西瓜。井底的水怎如溪水泉水活泛?这时候如果有个西瓜扔进溪水里泡着,再捞起来吃,该多冰爽甘甜!
⑦可惜,没有西瓜。可惜,小奶茶也不在。
⑧那么就把浮西瓜于溪水这等美事留给下一次旅行,还要带上小奶茶一起共享此事。
⑨几天后,我们来到杭州的九溪十八涧。
⑩给小奶茶换上小凉鞋。小胖手捧着一小颗翠绿的早春红玉西瓜,沉到溪水底,又见那西瓜浮上来。两个小孩儿一会儿搬去这里沉一沉,一会儿搬到那里沉一沉,好不开心。
⑪由着小孩子们在溪水边玩耍了小半天,西瓜已经被溪水浸透了,吸饱了山林间的凉爽气息。要破西瓜了,我把西瓜搬到石头上,一拳砸碎,掰开,分给小朋友。小奶茶蹲在石板边埋头苦吃,头都不抬,吃得瓜瓢四溅,鲜红淋漓。两孩子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整只瓜,小小的身旁一排瓜皮,蔚为可观。
⑫吃好西瓜,又在流水温柔滑过的石板上摆开茶席,冲泡了朋友赠送的徽州石墨茶。小布丁小奶茶撒开脚丫子在溪水里玩耍,时而跑来喝一口茶。小奶茶的杯子丁点儿大,年份却可能是最老的。
⑬以天地为幕,以活水为席,以青石为案、为椅,泡茶人和喝茶人都浸在水汽里——真是大暑节气无上清凉的茶席。
⑭正在喝茶,忽然听到小奶茶哇哇大哭,原来是不出意料地跌进水里了。干脆帮她擦干小身板,放她到大自然里,让她挺着小肚皮奔跑。
⑮小奶茶始终是最尽兴的一个。
⑯我们把夏天喜欢过了。
(选自《草木有情》,殷若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5月版,有改动)
[注]①小布丁:作者儿子小名。后文的小奶茶是作者女儿小名。
13.“浮西瓜于溪水这等美事”中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中画线句空缺处,并说出理由。
还可以用两根木棍固定住一块毛巾□(挡 搂 钓)小鱼小虾。
选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记叙九溪十八涧之行时,为什么作者的笔墨集中在小奶茶身上,几乎忽略了小布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很多散文的结尾句讲究用词,这些词看似平淡,实则含义丰富,饱含情感。联系全文,探究结尾句中“过”的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8分)
17.随着阅读的深入,某些初始体验会随之变化。参照示例,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示例一:起初读《西游记》,我并不喜欢唐僧。他经常落入妖怪的陷阱,显得很愚弱。读着读着,看到他遇弱就帮,有难就救,不考虑自己安危,开始喜欢上他。结尾读到他取得真经,回想他一路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对他产生了敬意。
示例二:起初读《水浒传》,我不理解故事为什么不从梁山好汉而从坏人高俅写起。读着读着,发现正是高俅陷害的王进、林冲等人,先后引出了史进、鲁智深等好汉的故事。结尾读到高俅又设计毒害了宋江,才明白这个人物还有揭示小说主旨的作用。
你的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4分)
18.参照下图,用一段文字说明如何正确握笔。
要求:①条理清楚,表达准确;②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帮助即将入学的初一新生更好熟悉初中生活,学校安排了系列活动。你班负责其中一块宣传栏稿件的撰写。班主任整理了新生们关心的话题,提供三个给你。你从中选择一个,撰写稿件。
话题一:听说中学都有学农或其他劳动实践活动,一定要参加吗?
话题二:学校有哪些文体活动可以让我们展现特长?会耽误学习吗?
话题三:中学有学科要做实验,会不会很麻烦?自己看看书不行吗?
可以叙述初中相关经历回应某一话题,也可围绕某一话题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
①文题自拟,文体自定;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参考答案
1.zhǎng旷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草长(zhǎng)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2)心旷(kuàng)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①风吹草低见牛羊;②大漠孤烟直;③阴阳割昏晓;④吞长江;(2)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1)本题注意“低、漠、孤、割、莺”的正确写法。
(2)写景诗句,能体现江山之美即可,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