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真题模拟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3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
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②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
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③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④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⑤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⑥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面对国土沦丧,辛弃疾展现出“⑦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面对贬谪境遇,范仲淹传递出“⑨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岳阳楼记》)。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期举办的首次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闭幕了。你是否还对开幕式上的“中国式浪漫”A(记得很清楚,好像最近发生的一样)?不得不说,张艺谋导演B(即使老了,也对开幕式有着很深的打算呀)!不必说鸟cháo( )上方蒲公英焰火打出中英文的“立春”和“SPRING”,把中国人的浪漫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不必说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滚滚而来的绝美视觉盛宴zhèn hàn( )( )了所有观众;更不必说“五环”破冰而出,打破隔阂( ),一起向未来,让中国的格局瞬间立了起来。一个个浪漫创意环节让人印象深刻,更有很多细节,让无数人直呼“破防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鸟cháo( ) zhèn hàn( ) 隔阂( )
(2)结合语境,根据你对A、B两处括号内句子的理解,分别写出两个成语。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语段中“破防”一词位列榜单。请解释“破防”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在竹简上写字,以火炙烤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汗青”,后指史册。
B.“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此。
C.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封建时代,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不禄,士死叫卒,庶人死叫死。
D.“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臣本布衣”中的“布衣”,都指平民。
5.育才学校开展“我的‘双减’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小刚同学将在班级的“我的‘双减’生活”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对“双减”的认识、理解与建议,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刚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
当教育“内卷”“卷”得我们心力交瘁时,当升学“魔咒”念得我们心惊胆战时,“双减”政策如天降神兵!我们再也不用天天对着作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再也不用为了学习与父母闹得剑拔弩张、势同水火了。
但是,“双减”下的生活真的是放飞自我、游戏人生的吗?从关了太久的鸟笼里飞出的鸟儿,真的能顺利冲向蓝天吗?思虑良久,我发现,过好“双减”下的生活,还必须学会做好“加法”:加读书,增涉猎;加劳动,增技能;加锻炼,增体质。
我还想对父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想对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双减”生活,便谱上了明亮而欢快的旋律,真正把时间归还给成长;把天地归还给童年了。
(2)班级宣传小组在做“我的‘双减’生活”宣传画报,有同学提供了下边的漫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给这幅漫画命名,要切合活动主题与漫画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60分)
二、(7分)
阅读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舻③呕哑④,酒如清露鲊⑤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释】①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弹劾,免职归家,闲居镜湖。②“青门种瓜”说的是秦朝东陵侯召平不愿做官,接受萧何的挽留,住在京城东门外青门靠种瓜为生。后指隐居不当官。③舻:浆。④呕哑:形容声音嘈杂。⑤鲊: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6.上阕通过______和______两处动态之景,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言情词言志。文人被贬官之后,内心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乃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楚见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节选自《战国策》)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1)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 德____________ (2)乡也子云天下无敌 乡____________
(3)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 且____________ (4)是敝楚也 是____________
9.请对文中画横线部分进行断句,用“/”隔开,共两处。
夫 楚 亦 强 大 矣 天 下 无 敌 乃 且 攻 燕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敝楚见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虞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都运用比喻方法劝说君王,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分)
阅读下面非连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冬奥火炬“飞扬”的外壳选用分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再加上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呈现出“轻”“固”“美”的特点。
碳纤维,是应火箭、宇航及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的需要而出现的,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密度小,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钢类金属件相比,减重效果可达到60%~80%,比许多金属材料还要轻,会大大减轻火炬手在传递火炬过程中的压力,减少意外的发生;碳纤维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零,甚至可为负值,这意味着火炬更加耐热,能够承受住火焰的炙烤而不变形,可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碳纤维材质还具有耐磨、耐冲击等优势。
“飞扬”采用中国航天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原料为主,燃烧材料首度采用氢气,清洁环保,且可以循环使用。以氢气为燃料,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这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更好地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融合在了一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文本二】
旋转上升,划出一道优美曲线,有如丝带飘舞,最后化为顶端的熊熊火焰。“飞扬”内火炬造型十分飘逸优美,却给制造厂商带来不小的挑战。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这是世界首创。在生产车间,由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这些黑色丝束,每一束都包含着12000根碳纤维丝。接下来,利用三维立体编织机,便能像织毛衣一般,将一丝一线,织成火炬的外衣。这次火炬的形状非常特殊,它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要把它优美的曲线呈现出来;就要用到三维编织工艺,因为传统的工艺很难呈现出火炬的复杂多面,它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织出的外衣仅仅是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面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为坚实的外壳。
接下来的工序是打磨、喷漆,然后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1268个装饰图案。目前单支火炬的镭雕时间大概是30分钟,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但是渐变完之后的雪花是凹下去的。所以,从凸到凹,还要在整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上实现一次镭雕。
为保证火炬外观一致,需要自动机器人为其喷涂上色,再经人工贴上0.8毫米的冬奥会会徽,火炬外壳才初具雏形。
(选自《黑科技满满!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这样制成的》,有删改)
【文本三】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火炬设计也遵从了这一理念。与2008年的火炬相比,这次的火炬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创新的力量,就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
——“飞扬”整体造型源于叶子,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
——氢取自水,燃烧后又会变成水,暗合中国传统虚实相生概念;
——火炬的拆装就像中国传统的孔明锁,需要特定角度方能开合。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选自《北京冬奥火炬“飞扬”亮相,两大化工“黑科技”环环相扣》,有删改)
12.下列对以上文本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碳纤维材质使得“飞扬”的外壳分量轻、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碳纤维还具有耐磨、耐冲击等优势。
B.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原料为主,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这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C.“飞扬”的形状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火炬生产时运用三维编织工艺织就了其具有优美曲线的外衣。
D.“飞扬”火炬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祥云是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则是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13.请说出文本二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飞扬”火炬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融合在了—起。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简要分析“飞扬”在“科技”与“艺术”两方面的创新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述三篇文本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冬奥火炬“飞扬”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6日)
16.说说第⑥段“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句中的“考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析语言。
(1)文章第③段中加横线的“零落成泥”出自于南宋词人陆游哪首词中的哪一句?作者引用这个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③段划线句“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⑥段结尾写道:“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权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杏树“生存智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树有“节”,历来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通过阅读本文,说说你从杏树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11分)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由理想、意志和激情组成的生命之歌。
B.《水浒传》采用古代白话,语言生动又富有表现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人物语言。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唆被师父赶走,沙僧用激将法把他请回。
D.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简·爱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E.在东京同乡会上,鲁迅与范爱农因徐锡麟是否发电报起了争执,这是他们俩人的第一次见面。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21.任务一:根据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写出作品中对应的人物姓名或称呼。
①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朝花夕拾》——( )
②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
22.任务:名著当中有一些“真假难辨”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请你根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填空。
(1)《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真美猴王”是孙悟空,“假美猴王”是____________,冒充唐僧师徒取经,与孙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
(2)《水浒传》中“真假黑旋风”的故事,“真黑旋风”是李逵,“假黑旋风”是李鬼,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梗概)。
23.任务三:西行之路,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孙悟空的心灵获得了成长,取经之路走得更坚定了。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某个具体情节,说说人物是如何获得心灵成长的。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 ②简·爱(《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5分+5分书写)
24.作文。
美好生活需要创造者,也需要见证者。见证美好,有感动,有成长,也有幸福。
请以“见证美好”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①.山入潼关不解平 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③.二十三年弃置身 ④.八年风味徒思浙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⑨.先天下之忧而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⑩.后天下之而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潼、蓑、徒、何、厦、赢、”等字容易写错。
2.
(1)①巢 ②震撼 ③hé
(2)①记忆犹新 ②老谋深算
(3)“首次”与“如期举办”调换位置。
(4)“破防”这里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精彩唯美出人意料,震撼人心。
【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