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散文阅读-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0日
资源编号 93233

专题13 散文阅读-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2025-01-20 八年级上册 0 62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专题01 字音字形辨析-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专题02 词...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13  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以散文和小说为主,选文一般来自课外,以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的时文或当代名家名作为主;侧重包含人生哲理、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人、叙事类作品。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一、散文的特征

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式活;⑥取材组材巧。

二、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在此类散文中,作者的写人和叙事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②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 出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

③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 考、联想的天地。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

三、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表面看起来,短篇小说和记人写事的散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仔细比较,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第一、散文较多的是 写真人真事,当然允许对真实的材料进行综合、提炼,对某些人物、事件、细节进行虚拟,不必完全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而小说要求 更多的艺术虚构和概括。

第二、散文以抒情为主,抒情性的散文自不待言,即使是叙事性的作品也要有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把叙事和抒情熔于一炉,而不要求人物和情节的完整。 这与小说强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明显不同。

第三、散文 篇幅很小,结构灵活。 散文一般都比短篇小说简短,结构上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有形散而意凝的特色,不像小说是通过对人物行 动以及情节和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主旨。

四、散文的线索

以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五、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衬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设置悬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主要包括:倒叙法、睹物思人法、误会法、设问法等。

6.渲染烘托: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人或其情感,且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使要突出的人、事物更加鲜明。

考点一、把握主要内容

命题热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线索。(3)筛选主要信息,填写部分情节。

解题技巧:

1.概括主要内容:

(1)提炼要素法:通读全文,提炼概括文章的六要素,然后进行合理组织,语言要简洁凝练。

(2)题目扩展法: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3)摘录、增删语句法:引用、整理或增删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议论抒情句。

(4)概括法:(何时)某人(何地)做某事,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

(5)叠加法:分别概括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成句。

(6)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

2.筛选整合信息

(1)审题。确定题目的要求,梳理并分析关键词。

(2)定位。找到题目中提示词句的位置或意义覆盖的范国。

(3)分析筛选。分析筛选信息时要注意:根据题目分析要点,找出解答的有效信息。要找准相关句段中的概括性词语,若没有概括性的词语,则要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概括。除重复的、次要的、无效的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有效信息。按分值答题。

(4)组合要点,连成向段,要做到简洁通顺、完整规范。

考点二、把握主旨情感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提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对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在散文中,作者往往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7.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文章的主旨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考点三、分析文章线索

(一)确定文章的线索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3)以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6)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提示: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变化;

2.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线索的作用

线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结构安排: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②叙述条理: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③主题表达:使文章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

考点四、赏析表现手法

命题热点:

(1)辨识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2)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技巧:

表现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作用具体如下: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5)先抑后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明了……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表现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11)首尾呼应: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内容更……,中心更……,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1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的情景,烘托了一种……的气氛(或者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心理)。

(13)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考点五、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作者所见所闻的事情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2.第二人称: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有明确的倾诉对象。可用拟人手法,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3.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实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

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品质。

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关注侧面烘托。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有: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

【答题格式】

句子(段落)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描写了……(内容),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考点七、理解标题含义或作用

命题热点:

(1)理解标题含义,分析标题作用。(2)根据文意拟写标题。(3)辨析段落作用。

解题技巧:

1.理解标题含义。

(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

…………

参考答案

1.①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让她记忆深刻;②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③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④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    2.①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②歌词中的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③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13 散文阅读-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23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