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10 诗词曲鉴赏
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通常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一、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在诗歌赏析中,明确诗歌题材可以让赏析者很快地进入角色,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作好准备。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只要你确定这首诗属于思乡类题材,对第二问(最后两句表达他怎样的情感)的回答就等于答对了一半。明确诗歌题材要看诗歌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看诗歌的主旨句或诗眼。
1.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例如,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曲折地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和愤慨之情。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话外之音。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等。
(2)基本主题: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咏物诗
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③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征战沙场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入仕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1)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山河沦丧的痛苦;④久居边关的乡愁;⑤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⑥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内心总会激荡着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愁思,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月、雁、笛、柳等)传情,或因梦寄情。
(1)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闺怨诗:
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②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③表现宫中女子对失去自由、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三、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四、诗歌常见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
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赏析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础又是意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对春天的喜爱。所以诗歌赏析要遵循这样的思维流程: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一、描绘画面题
【解题方法】
①找意象:从诗中找出描写的具体事物或景物。
②析特点:分析景物(或事物)特点,能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应记住常见的表现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清……
③绘画面:紧扣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写出来,一定要突出意象的特点。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从看、听、触、嗅各个角度去再现诗可的画面。
【答题格式】找出景物(或事物)+概括其特点+描写画面
二、重点词句赏析
1.炼字赏析题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答题时首先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字面义和引申义,其次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最后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
2.赏析名句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它较之于平句、拙句高妙在哪里?是景致优美,让人心怡;还是情真意浓,格调高亢;抑或蕴涵哲理,启人心智;再或者修辞精妙,一语传神?也就是说,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既要关注诗句的表面意义,又要关注诗句所蕴含的内容、表达的主旨、包含的情感、蕴涵的哲理、运用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反语、比兴等)、使用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直抒胸臆等等)。
3.表达赏析题
表达赏析跟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大同小异。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方法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应该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双关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方式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手法提问,你的答案一般就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衬托等里面;如果题目提问的角度是语言特点,你一般得回答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4.典故溯源题
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干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典故测源,既能考香我们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能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了解。此类题就是对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进行解释,说明其来源,分析其作用。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句中某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
【答题格式】
手法(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 +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 +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 +显得怎么样(效果)。
三、主旨感情类
【解题方法】
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
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 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
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
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感情分类】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夕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借助手段】
情感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具体如下:
(1)以景物类为例:月代表思乡、怀人;云代表游子漂泊不定;霜代表人生易老,恶势力的猖狂,人生的坎坷、挫折;露代表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深夜代表愁思、怀旧;春风代表旷达、欢愉、希望;东风代表春天、美好;西风代表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古迹代表怀旧明志、昔盛今衰;海代表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浪代表人生的起伏、凶险;江水代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2)以植物类为例:竹代表气节、积极向上;松代表孤直、傲岸;芳草代表离恨;红豆(又称“相思豆”)象征爱情或相思;黄叶代表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代表生命、希望、活力;梧桐代表凄凉悲伤;梅花是高洁人格的写照;兰、菊花是清高人格的写照;花开代表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代表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莲与“怜”音同,是怜爱的象征,古诗借以表达爱情;柳和“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因此以“折柳”表示惜别。
(3)以动物类为例:猿猴、杜鹃代表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秋蝉代表高洁、悲凉;鸿雁代表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乌鸦代表衰败、荒凉;鱼代表自由、惬意;鹰代表刚劲、自由、人生搏击、事业成功;狗、鸡代表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代表奔腾、追求,瘦马则代表漂泊。
(4)以器物类为例:羌笛代表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酒则代表欢愉、得意,或代表失意、愁苦。
…………
参考答案
1.C 2.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表达怀才不遇,避世隐居的思想。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C.有误,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用质朴的语言描画,并不是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