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第6章《溶解现象化》
考点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0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例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橄榄油 C.蔗糖 D.冰块
【变式1-1】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纯净物;混合物
【变式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从一杯糖水中取出一半,则剩余糖水的甜度变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02 乳化作用
【例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中水冲洗汽车
【变式2-1】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变式2-2】下列清洗操作中,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稀盐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用稀硫酸清除铁锈
0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3】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熟石灰
【变式3-1】自嗨锅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方便速食,利用发热包加水后放出的热量加热食物。发热包里与水接触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铁粉 D.活性炭
【变式3-2】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使 U 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晶体
04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例4】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将烧杯内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100℃
【变式4-1】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提高了冰的熔点
C.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
【变式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固体溶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比水低
D.固体硝酸钾也可以导电
考点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
01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例1】下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A | 硫酸铜溶液 | 铜 | 硫酸 |
B | 碘酒 | 碘 | 水 |
C | 医用酒精 | 水 | 酒精 |
D | 石灰水 | 氢氧化钙 | 水 |
A.A B.B C.C D.D
【变式1-1】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和氯化氢 C.氯化亚铁 D.氯化氢
【变式1-2】水、酒精、汽油是常见的溶剂,下列溶液中,以酒精作为溶剂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 B.碘酒 C.生理盐水 D.氨水
02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例2】向10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2.5gNaCl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 C.22.5% D.25%
【变式2-1】对于30%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B.每100g水中溶解30g KNO3
C.若蒸发原溶液质量一半的水之后,没有晶体析出,则变为60% KNO3溶液
D.若再加30g硝酸钾,则变为60% KNO3溶液
【变式2-2】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
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03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例3】现有70g20%的硫酸铵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30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变式3-1】现有20℃100g5%的食盐溶液,试计算:
(1)增加10gNaCl和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
(2)加入100g15%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变式3-2】现有70g20%的硫酸铵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30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04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例4】实验室用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5%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多可制取多少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4-1】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式4-2】13 g锌可以跟100 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可制得氢气多少克?把溶液蒸干,得到多少克硫酸锌?
(2)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05 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5】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B.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C.丙中量筒的量程为100mL D.丁中玻璃棒的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变式5-1】农业生产上,常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某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B.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
C.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4:25
D.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
【变式5-2】如图是实验室中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用 B.称量 C.量取 D.溶解
06 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6】将100g10%的食盐水变为5%的食盐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温 B.加50g水 C.加90g水 D.加100g水
【变式6-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100克98%的浓硫酸稀释成 9.8%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2)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 沿器壁慢慢倒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变式6-2】将100g5%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掉50g水 B.倒掉50g溶液
C.加入2gNaCl固体 D.加入50g20%的NaCl溶液
考点三 物质的溶解性
01 溶解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例1】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下列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种类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变式1-1】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溶质 | 溶剂 | |||
水 | 酒精 |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 汽油 | |
碘 | 难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A.水 B.苯 C.汽油 D.碘酒
【变式1-2】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 |||
现象 |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 固体几乎不溶解 |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
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实验③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D.实验①②③的现象,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
0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例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非常浓的溶液
【变式2-1】在t℃时,对100g某溶液A进行如下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C和溶液D一定是饱和溶液
C.若将溶液d继续蒸发10g水,一定会析出8g晶体
D.溶液C和溶液D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变式2-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0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例3】要想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具体的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变式3-1】若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变式3-2】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就能成为饱和溶液
B.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C.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与85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04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例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C.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变式4-1】在20℃时,将18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达到饱和,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
A.18 B.34 C.36克 D.68克
【变式4-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物质该温度的饱和溶液
B.一切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C.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克
D.改变温度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同理,改变溶剂的质量也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05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5】如图是化合物M和N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0℃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
B.30℃时,将50gM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C.40℃时,将100g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0g
D.40℃时,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0%
【变式5-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将甲和乙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温至时,乙溶液饱和,甲溶液不饱和
D.降温至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变式5-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40°C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C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
06 结晶
【例6】要使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 D.增大压强
【变式6-1】民间流传“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来获取食盐和纯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从升温至,有固体析出
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冬天温度低,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
【变式6-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 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干、冷小烧杯 |
B | 鉴别生石灰与熟石灰 | 取样,加水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C | 除去高炉炼铁尾气中的少量CO | 将尾气经过燃烧处理后排放 |
D |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 加水溶解后,蒸发结晶 |
A.A B.B C.C D.D
…………
参考答案
考点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0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例1】C
【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蔗糖溶液,符合题意;
D、冰块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