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期末模拟卷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6章(沪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镁条燃烧 B.冰雪融化 C.光合作用 D.钢铁生锈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氢气 D.水
3.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冰水混合物 C.氧气 D.天然气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6.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C60——60个碳原子 B.2K——2个钾元素
C.O2——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D.3H+——3个氢离子
7.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
A.碘 B.锌 C.硒 D.铁
8.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 )
A.Ag2S B.Ag2SO4 C.SO2 D.SO3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走蒸发皿 D.过滤粗盐水
10.一氧化二氮 是一种麻醉剂,少量吸入后可迅速镇痛,且不会损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一氧化二氮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11.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属于金属元素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2.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
B.铜具有导电性——作铜火锅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炼铁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13.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4.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 )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B.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D.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分子
1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16.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C.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17.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1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都是可溶性物质
B.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形成105g溶液
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多
19.下列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20.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 ,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 中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结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 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 ,需补充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9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酿醋,将糯米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用酵母使之发酵生成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醋酸(CH3COOH)和水。
①乙醇的俗名为______,生成醋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用醋酸(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去除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奶油蛋糕,香甜可口。下表是某品牌蛋糕的营养成分表(每100克含量)
热量 | 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 | 脂肪 | 钠 | 铁 | 钙 | 维生素E |
1590kJ | 55.9g | 7.2g | 13.9g | 80.7mg | 2.3mg | 1.8mg | 3.3mg |
①缺__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②焙制蛋糕用到的发酵剂主要成份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化学式是______。
(3)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也可用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上。
①农业上常用15%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15k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
②在交通上,氯化钠可以用来消除道路积雪,这是利用了______原理。
22.(15分)水是生命之源,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水(H2O)。
(1)分类角度H2O属于______(填字母)。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氧化物
(2)微观角度
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一种新途径如图1所示。
反应Ⅰ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CQDs在反应Ⅱ前后的质量和______都没有改变。
(3)性质角度
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①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其溶解后可产生自由移动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用化学用语填空)元素组成的。
(4)变化角度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途径①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______实现转化,这个过程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途径②:______。
(5)应用角度
①配制溶液: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的浓盐酸配制10%的盐酸185g,需要浓盐酸______mL(精确到0.1);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mL)时,应选择______ (50mL、100mL、200mL)的量筒。
②洗涤: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CO分子数/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CO的δ(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
(6)环保角度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
A.使用含磷洗衣粉 B.刷牙时用口杯接水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洗澡擦香皂时开着水龙头
23.(12分)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Ⅰ、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用 作催化剂, 加热分解得到 和K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收集干燥氧气应选取的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字母)。
(3)搭建如图-2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 (选填“ ”、“ ”或“ ”)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4)实验结束时,下列两步操作中先进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移走并熄灭仪器X b.断开试管与洗气瓶之间的连接
Ⅱ、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 )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
已知:①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 和 。
② 可以将KI转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
(5)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下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①A剂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②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的最佳配方是______。
(6)按配方一在水中反应6小时后,无明显气泡产生。取反应后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______。
②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有大量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另取少量滤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______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滤液中仍含有 。
24.(9分)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为原料制备Li2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浸前将锂辉石精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4组实验,酸浸时间4h,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①本实验中 (填“BC”或“CD”)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②根据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硫酸浓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
(3)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______。
(5)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 (填“冰水”或“热水”)。
25.(15分)(一)对古代金属制品的认识
(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罩、象牙、青铜艺术品、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黄金面罩 b、象牙 c、青铜面具 d、丝织品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青铜的硬度比纯铜 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文物中的“黄金面罩”依然金光闪闪,而“青铜面具”则布满锈斑,由此现象可知金的化学性质比铜更____________(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二)古代金属铜的冶炼方法
方法一:“火法炼铜”是将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与木炭一起加热,就得到红色的金属铜;
方法二:《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先用孔雀石制取硫酸铜,再用“湿法炼铜”获得铜。其流程如下:
(4)步骤①的反应方程式为 ,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5)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__。
(6)与“火法炼铜”相比,“湿法炼铜”的优点有(至少答一条)____________。
(三)某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测定
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x(OH)Y(CO3)z,为探究其组成,用如图装置对样品27.1g进行热分解实验,观察到样品固体先变成黑色,然后部分出现红色。
资料: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CO2。
②CuO加热会生成红色的Cu2O和O2。
(7)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______,再加入样品。
(8)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9)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可防止倒吸和 ____________。
(10)测得实验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①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最后装置A剩余固体中铜、氧元素质量比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