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01日
资源编号 89404

第6章《溶解现象》-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2024-12-01 九年级上册 0 70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6章《溶解现象》

一、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泥土               C. 蔗糖               D. 汽油

2.常温下,5g下列物质分别加入20g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土               B. 植物油             C. 蔗糖               D. 碳酸钙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豆浆               B. 矿泉水             C. 牛奶               D. 咖啡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属于溶液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溶剂的质量

C. 必须经充分溶解后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才相同

D. 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得到溶液

5.图所示,向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 蔗糖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8.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50g6%NaC1溶液。下列仪器一般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烧杯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托盘天平

9.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芝麻油             C. 泥土               D. 酒精

10.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用汽油清洗油污是乳化

C. 用水可以区分食盐和烧碱

D. 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

11.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一定多

B. 将常温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会变浑浊

C. 碳酸氢铵是白色的固体,化学性质非常的稳定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1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溶解固体

13.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 硝酸铵溶于水时,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B. 蜡烛完全燃烧产生炭黑,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C. 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靠近浓氨水时,棉球变为红色

D. 向氯化钙溶液中加入一些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1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微粒在不断运动

B.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两种气体分子的构成不同

C. 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却很软→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蔗糖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两种溶液中所含微粒完全不同

15.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C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40g

C.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甲和乙的溶液从35°C降温至10°C,甲析出的溶质一定比乙析出的多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纯净的氧气:一开始冒出气泡就收集

B. 取20毫升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加

C. 加快溶解速率:用玻璃棒搅拌

D. 称量固体药品: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1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中溶解蔗糖后导电性增强                  B.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溶解                D.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是盐酸

18.氯化钠是一种重要且十分常见的化合物。下列做法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 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C. 蒸发食盐溶液时待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 配制100g16%食盐水需要50mL的量筒

19.下列有关溶解、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汽油、洗涤剂都能洗去油污,但前者是溶解后者是乳化

B. 从5%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滴,这1滴溶液的浓度仍为5%

C. 不饱和的石灰水通过再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可成为饱和溶液

D.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0.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二、非选择题

21.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其中用荞麦面制作猫耳朵面食的制作手艺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铁、锰、锌的含量比一般谷物丰富,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1)这里的“铁、锰、锌”是指___________(选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荞麦中含有的铁,可以预防的疾病是___________。

(3)用笊篱将锅中煮熟的荞麦猫耳朵捞出(如图),这实际上与化学实验操作中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原理相同。

(4)人喝了碳酸饮料之后会出现打嗝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22.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药品。

(1)查阅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小明用提纯后的KNO3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①KNO3固体仍然不纯②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小红提出,也可用一定量20℃时31.6%的KNO3溶液稀释配制5%的溶液,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_(填“行”或“不行”)。

23.水、溶液及浊液在很多领域十分常见。

(1)将面粉、碱面、食用油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

(2)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服用含有铁粉的麦片后,铁粉转化为______(填离子符号)被人体吸收,从而有效预防贫血症。

(3)波尔多液常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因为氢氧化钙______(填“难溶”或“微溶”或“易溶”)于水。

(4)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筛选种子的一种方法。

①小明将若干南瓜种子放到20%的食盐水中,观察现象后,得出了这些种子都不饱满的结论,你认为小明作出此判断所依据的现象可能是______。

②小红检查了小明使用的南瓜种子,发现有些种子是饱满的,于是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一步操作:______,结果小红就把饱满的种子筛选了出来。

③实验室欲配制4kg15%的食盐水选种,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kg,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或需要______kg20%的食盐水加水稀释即可。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氯化钠和蔗糖溶解于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溶解时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B. 氯化钠溶液不呈电中性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

D. 氯化钠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2.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1的溶解度

B. NaC1是微溶于水的物质,KNO3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 20℃时,将20g的NaC1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70g的饱和溶液

D. 50℃时,将185.5g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53.9g

3.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有个( )

(1)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2)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3)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4)U形玻璃管两端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A. 1                  B. 2                  C. 3                  D. 4

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 水和生石灰

C. 水和氢氧化钠                              D. 水和硝酸铵

5.有30℃甲、乙、丙三瓶各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将甲降温到10℃,乙蒸发掉5 克水后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将丙倒出一半,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浓度(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6.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 在20℃时,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C.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D. 硝酸钾和氯化钠在20℃~30℃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36g~36.5g

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按图二进行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每种方法只改变一个量),得到C、D、E三份恰好饱和的溶液,且溶液质量依次减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固体一定是硝酸钾

B. D和E 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2℃将50g乙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100g溶液

D. “某一步操作”得到D溶液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是 a 点→c 点

8.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将30gNH4HCO3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 T2℃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将100gNa2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a2CO3晶体

D. 将T1℃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

参考答案

1. C

【分析】可以得到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A不正确;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B不正确;

C、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能得到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C。

2. C

【详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6章《溶解现象》-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https://www.0516ds.com/8940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