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监测九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共6页,满分50分;测试时长为50分钟。
2.请将姓名、考号等认真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请用0.5毫米黑色钢笔或墨水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或答题纸规定区域以外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同学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对照地图落实相关知识,下列他叙述的内容与如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处形成种姓制度 B.②处有《汉谟拉比法典》
C.③处修建了金字塔 D.④处有著名的帕特农神庙
2.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写道,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据此可知,此时的罗马( )
A.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 B.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C.逐步迈入了帝国时代 D.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随着剩余粮食的增多,中国先民开始利用粮食酿酒。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酒的种类分为鬯与醴,每逢祭祀,用酒量很大,有时一次多至上百卣,而且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都是酒器,如卣、爵、斝、盉、觚、觥都是饮酒用的。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商朝农业生产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B.酿酒业是商朝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
C.奴隶主残酷剥削导致奴隶制的瓦解 D.商朝时期的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4.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图,为打破这一格局,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
5.某次历史复习课上,学习的内容有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内容。由此推断,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国内民族交流 B.国际经贸交流 C.中外友好交往 D.西学传入中国
6.某著作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据此可推知,该作品是( )
A.《资治通鉴》 B.《窦娥冤》 C.《天工开物》 D.《红楼梦》
7.历史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属于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左宗棠,应选择( )
A.左宗棠个人雕像 B.左宗棠主题电影 C.史学家相关著作 D.左宗棠亲笔家书
8.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漫画所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秋收起义
9.“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场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 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B | 尼克松访华 | 表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C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祖国统一 |
D | 中共十五大 | 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1.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中古世界的文明经过长期发展,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上通过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庄园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鼓动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样板将日本改革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所有土地都以天皇的名义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文化上日本同样采纳了中国模式。日本人借用了汉字,发展了自己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日本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和司法权直属中央。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描述了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哪些社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西欧居民的生活深受哪一宗教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一场改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效仿对象和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穆斯林”所信仰的宗教是谁创立的?依据材料三归纳阿拉伯帝国政权体系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的特色概括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呈现的整体面貌。
12.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允许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并存,使中国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的各民族能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利于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朝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朝代无一例外地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即使在分裂时期,各个局部的地方政权也实行集权制……实现统一后的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成为皇帝制度的创始人……秦汉时期的正规中央政府为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秦和西汉实行郡县两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以下是小明同学围绕“中国古代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主题收集到的资料
①《晋书》中《刘元海载记》记述了匈奴人刘渊认同自己为刘汉后裔,所建政权以“汉”为号。 |
②唐朝时出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的景象。 |
③辽与北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④金初东北的女真人大批迁入中原后,多习汉语,衣汉服,仿效汉族农耕生活。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
⑤元朝以农桑立国,在中央设“劝农司”,在地方选任“劝农官”。原先一些重牧地区农业快速发展。北方游牧民族也影响着中原地区牧业的发展。 |
⑥明朝在长城附近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建立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
⑦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
⑧满文借鉴了蒙古文,蒙古的八思巴文是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造的。 |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呈现的特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指出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即可,并用不少于二组的角度与史实加以论证)示例
特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角度与史实:政府主导——如元朝以农桑立国,在中央设“劝农司”,在地方选任“劝农官”,原先一些重牧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民间推进——如金初迁入中原的女真人多习汉语,衣汉服,仿效汉族农耕生活。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现象日益普遍。
1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望过去,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实践不断证明“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出现的以追求工业化、民主化和民族独立化为中心的现代化,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来说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为一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诸多仿效之处……。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材料二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
序号 | 地位评价 | 史实依据 |
1 | 最成功的改革家 | 领导实行改革开放 |
2 | 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 | 创立邓小平理论 |
…… | …… | …… |
——摘编自《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在近代前期进行早期现代化探索的实践活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哪一创造性成果?图3所示文献内容与事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地位如何?依据如表指出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选择与探索的认识。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地图可知,②是处于两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因此他叙述的内容与如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②有《汉谟拉比法典》, B项正确; ①是处于尼罗河流域,与古代埃及相关,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①是处形成种姓制度,不正确,排除A项;③是印度河流域,与古代印度相关,古代印度形成种姓制度,修建了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排除C项; ④是意大利,与古代罗马相关,著名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建筑,排除D项。故选B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