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5日
资源编号 88442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11-14 八年级上册 0 68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卷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相应位置。)

1.“1840年的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和扩大权益              B.报复清政府对鸦片的禁运

C.控制京津地区和抢夺中国的国宝               D.武力推翻不合作的清政府

3.“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5.“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6.梁启超主张:“中国欲保其海上权力,则必须推扩水师”。下列洋务派的主张中,与梁启超海权意识一致的是(   )

A.李鸿章:中国添练水师不容一时稍缓

B.曾国藩: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

C.奕䜣:请添设一馆,以教习天文算学

D.左宗棠:轮船成则漕政兴,海关之税旺

7.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8.2024年是民族英雄邓世昌逝世130周年纪念,以下悼词最为适合的是(   )

A.七旬老将,启用抗法,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

B.晓畅兵事,谋勇兼优,孤城守平壤,壮志彰华夏

C.阖船俱没,义不独生;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

D.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将军阻之

9.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10.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在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这一现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1.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12.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                  B.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共和制度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一个时期。根据提示信息,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时间轴上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4.《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1905年春,中国近代化的两位先驱者严复与孙中山先生曾在伦敦就改造中国的问题进行辩论。严复主张渐进、启蒙,孙中山直言不讳地答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作为“实行家”,这一年孙中山(   )

A.建立兴中会,开始民主革命                     B.组织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

C.组建新军,筹备武昌起义                         D.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D.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7.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8.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见证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同时也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这座城市是(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武汉

19.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20.胡适创作的现代诗《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21.“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22.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之一,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鲁迅

23.五四运动后期,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创办《劳动界》等刊物。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B.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C.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D.中国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2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的目标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从传统农业国变成现代工业国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11分,第2713分,第2811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马关条约》……把中国进一步推入了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镇压人民的反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1)观察材料一中两幅形势图,写出A、B两处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分布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侵略形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关条约》中与此变化相关的一项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依据。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根源是什么?

27.八年级某历史社团“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请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属于文献史料:_________ 。属于实物史料:_________。属于图像史料:_________。

(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E处补充完整。(A、B处只用填序号。)

研 究 主 题 史  料 相关史事 重要人物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A 洋务运动 D
中国近代化探索“制度”篇 戊戌变法 康有为
②、③ 辛亥革命 E
中国近代化探索“思想”篇 B C 陈独秀

(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事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并最终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民主革命运动,必须有新兴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必须有新的思想作指导。……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有了可靠的保证,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旗帜闪耀》

(1)据材料一,归纳五四运动“大不相同”的表现。这一时期代表“反动势力”的是什么政府?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兴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分别指什么?由此诞生的“可靠的保证”是什么?“焕然一新”始于哪一年?

(3)综上所述,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A项正确;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排除C项;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和扩大权益,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84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