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资源编号 88439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11-14 八年级上册 0 52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江苏省昆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1.在鸦片战争中,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战死。他们的行为(   )

A.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D.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2.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该材料描绘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C.刘铭传击退法军                                       D.邓世昌撞击吉野号

3.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4.太平天国建立后,在一些地区采取变通办法,佃农直接向太平天国当局缴纳钱粮,不再向地主交租,租田实际成为佃农自产。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   )

A.保证了政权长治久安                                B.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C.打击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体现了积极学习西方

5.章开沅认为太平天国是单纯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按其社会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按其斗争手段来说,却是单纯农民战争”。能够体现其“资产阶级”的是(   )

A.写成《资政新篇》                                   B.创立“拜上帝会”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建立起政权组织

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报复虎门销烟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打开中国市场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7.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在排练课本剧,下面是他们的剧本(部分)。剧本中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

旁白:1896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正在聊天。

小王:我看见“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

小李: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小张:我看见东交民巷都是洋人居住。

小孙:我阻击过八国联军。

A.小王                      B.小李                      C.小张                      D.小孙

8.“据统计,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个三海大修工程(慈禧归政后颐养之地)的经费总额约为600万两,其中从海军衙门经费中挪用436.5万两”。材料可以佐证(   )

A.清朝海军实力弱小                                   B.北洋海军支出过多

C.清朝政府腐败不堪                                    D.甲午海战必然爆发

9.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在发展海军方面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0.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决依条约保护”。材料体现出清末(   )

A.中央权力式微与地方权力扩大

B.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C.帝国主义策动中国分裂

D.洋务派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

11.观察下列表格,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清政府赔偿白银2亿两

12.“当时,众多贤能之士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并欺凌我们,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铁甲战舰和枪炮。至于他们的学术、制度、文化等方面,则几乎无人关注。仿佛只要我们也拥有了铁甲战舰和枪炮,就可以抵御那些外族的侵略了。”这一言论(   )

A.反映出洋务运动存在缺陷                         B.批评洋务运动冥顽不化

C.反映出不同思想的激烈交锋                      D.是洋务运动的宣传思想

13.对如表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期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美国 日本
1894年前 16 2 4     2
1895—1913 5 15 11 15 5 33
1914—1930 Π 13     40 103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                     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                      D.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投入减少

1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没有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在破旧方面却有极大的成就,那就是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

C.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

15.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如果换算为民国纪年方式,该书的出版时间为(   )

A.民国七年               B.民国八年               C.民国九年               D.民国十年

16.“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其含义是,辛亥革命(玲)(   )

A.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                     B.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17.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C.军阀割据纷争                                           D.护国战争

18.出现右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                                          B.列强武装侵略

C.清政府的腐败                                           D.自然灾害不断

19.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人物生平年表,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时间 活动
1895年 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1907年 领导广西起义
1912年3月 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4年1月 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孙中山                  B.黄兴                      C.李大钊                   D.袁世凯

20.下表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执政情况表,该表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   )

黎元洪 冯国章 徐世昌 黎元洪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1916.1

/1917.7

1917.7

/1918.10

1918.10

/1922.6

1922.6

/1923.10

1923.10

/1924.11

1924.11

/1926.4

1927.6

/1928.6

A.军事独裁               B.政局动荡               C.社会黑暗               D.民生凋敝

21.以下是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22.“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早安,我的隆回。”《早安隆回》这首歌曲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创作,迅速走红。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李大利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3.学校征文的内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对民族的热忱;“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对祖国的惜叹;“取消二十一条”——这是对列强的憎恨。由此可知这次征文的主题是(   )

A.伟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举五四火炬争时代先锋

C.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24.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十月革命•中国曙光

第二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部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人刊物《劳动界》

第四部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共合作的展开

C.社会习俗的改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5.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解答相关问题。

活动一【看图知史】

材料一:

(1)写出与图1有关的战争名称和造成图2情形的罪魁祸首。

活动二【学史明理】

材料二:马克思1858年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2)据材料二,请归纳马克思关于“这样一个帝国(指清朝)”被打垮原因的分析。

材料三: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3)据材料三,请分析“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理解。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二  1894年,清政府忙于庆祝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1894—1895年,外敌入侵,青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知。”

——摘编自文廷式《闻尘偶记》

材料三  18世纪末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海战史》

(1)材料一中,“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与材料三中的“北洋舰队”的创建有关的一场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哪一场运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曾在哪个城市制造大屠杀。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27.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在面对列强入侵,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不断加深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声势浩大的革命。前后历时约十四年多,纵横十八省,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太平天国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摘自程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而国成未振,宜亟图振兴,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摘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摘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材料四: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摘自梁柱《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超越》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洋务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地位如何?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被“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5)综上所述,对近代中国人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悟?

2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材料一:“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宋史职宫志考正》

材料三:1915年,《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称: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这些制度、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注:去旧更新),则社会永无宁日。

材料四:民法典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民法典注重发挥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养民法精神、促进民法实施、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鲜明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编纂中,将民法的技术性、规范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有机结合起来。

——易军《民法典: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

(1)概括一中韩非子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践法家思想方面的做法。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文化繁荣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青年杂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简要说明这种态度出现的社会根源。

(4)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国民法典的是如何“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的?

…………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题干“在鸦片战争中,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可知,他们在鸦片战争中,为国为民,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都是民族英雄,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D项正确;他们都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战败,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843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