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第11讲:综合性学习
(一)激发心智:爱国人物故事会
01.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1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九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的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02.林则夕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03. “糖丸爷爷”顾方舟
“糖丸爷爷”顾方舟,在研制出第一批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不惜冒着终生瘫痪的风险亲自试喝。后来需要在儿童身上试验,他又给刚满月的儿子喂下了疫苗。他是不爱惜自己,不爱惜亲人吗?肯定不是。只因当时小儿麻痹症在国内暴发,已经导致千余名儿童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临危受命的顾方舟重任在肩,在亿万人民的“大我”和自己家人的“小我”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
04. “两弹一星”梁思礼
“两弹一星”功臣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49年,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效力,而他的同窗好友林桦选择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梁的工资只有林的百分之一。
但梁思礼一点不后悔,“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父亲梁启超的这句话,梁思礼用一生来铭记和践行。
05.“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北大毕业的那一天起,就扎根大漠,潜心考古,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为了守护敦煌这块文化瑰宝,她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有人问她“可有心酸不平?”她的回答是“无怨无悔。”她爱自己的“小家”,也爱祖国这个“大家”,正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撑起了樊锦诗的“无怨无悔。”
06.生物学家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蜚声国际的生物学家,身兼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在美国生活优越、前景光明的时候,他毅然回国执教;在清华取得骄人业绩,身居副校长高位的时候,他又自讨苦吃去创立民办大学。当为国为民这个“大我”和求名求利这个“小我”发生冲突的时候,施一公总是坚定地选择前者。何谓“家国情怀”?何谓“一心为公”?施一公用自己的人生选择为我们做出了生动的注解。
(二)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屈原:《离骚》《国殇》《涉江》。
杜甫:《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春望》、《秦州杂诗》二十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陆游:《金错刀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追感往事》五首、《示儿》、《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辛弃疾:《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鸽鸠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文天祥:《过零丁洋》、《金陵驿》二首、《正气歌》等。
(三)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
0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02.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0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04.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刘伯坚
0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06.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孙中山
07.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季羡林
08.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人生价值/使命感
09.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精神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热爱
10.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适用主题:青年担当/使命感/责任感
11.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适用主题:平凡与伟大者/敬业奉献
1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坚守本心/无私奉献
13.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万生灵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执爱祖国/丹心报国
14.惟原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青年使命/心系祖国
15.江山不负英雄泪, 且把利剑破长空
适用主题:有关英雄、爱国激流勇进、时代担当等话题。
(四)精彩语段
0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眼里,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
02.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03.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站在时代潮头,活出最美的青春。
0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接续,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
05.国家并非抽象,它是由一个个家庭所组成的共同体。我是我自己,我也不仅仅是我自己;你是你自己,你也不仅仅是你自己。当我们手拉手站在一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06.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正是这样的家国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陪伴着我们踏实坚定地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一)了解“孝”的含义
汉字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是建立在孝道人伦基础上的,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二)搜集“孝”的名言警句。
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4.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诗经》
5.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宋)
6.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1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1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萨克雷
12.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3.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三)孝亲敬老俗语
1.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2.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3.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4.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5.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6.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四)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
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小雅·蓼莪》
2.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说文解字·老部》)
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6.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
10.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
1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