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记叙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5日
资源编号 78610

第09讲:记叙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2024-06-15 七年级下册 0 55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第01讲:字音字形-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09讲: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记叙文的标题

(一)标题的含义

1.常考题型

(1)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

(2)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含义的理解。

(4)作者为何不用“××”作为标题?

2.答题模板

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或:××(题目)指……(释义:可以是表层意义,也可以是深层意义),点明(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主旨)。

    (二)标题的作用(或妙用)

1.常考题型

(1)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为题有哪些作用?

(3)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4)文章以“××”为题,好在哪里?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以“××”为标题的妙处。

2.答题模板

根据不同的问法,从下面几个方面选择作答。

(1)内容: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3)主旨:点明(暗示、突出、凸显)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4)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效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示例:

(1)××(题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题目)富有诗意(新颖),为全文营造了……的氛围+效果(常用词: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拟(改)写标题

1.常考题型

(1)请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3)本文取题为“×××”。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的理由。

(4)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而不以“×××”为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5)文章标题能否换成“×××”?(或文章原标题是“×××”,现在改为“×××”,你认为哪一个标题好?)为什么?

(6)有人认为标题改为“××”更合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2.模板与技巧

(1)解答分析文章取题原因类试题,既要结合标题的特点(含义及作用),又要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情感主旨等。答题时,重在将题目与文章对接,从内容、结构、情感抒发、主旨表达、表达效果等方面答出标题的独特之处。

(2)解答标题选择类试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表态(如选择标题“××××”)。

②从含义和作用等方面分析所选择标题好在哪里。

(3)解答标题替换类试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能”或“不能”。(如果是作者改的,通常是“好”或“能替换”,如果是命题人改的,通常是“不好”或“不能替换”。)

②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③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到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看标题与中心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④比较置换点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解答标题替换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①表态;②从作用和含义等角度比较两个标题的不同点;③重申观点(“因此能更换”或“因此不能替换”)。

考点二:词语、句子的作用

(一)理解词语含义

1.常考题型

(1)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谈谈第×段“……”这句话中,两个“××”的不同含义。

(4)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各句中“××”的含义。

(5)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6)“××”词在句中(文中)指代什么

2.答题模板

(1)“××”一词原指……(词语本义),这里指……(语境义或修辞义),在文中起到了……作用(表达了……的感情)。(关键词含义=字面义+语境义+对中心、主题的作用)

(2)该词本指……(本义),在这里指……(语境义),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事物……的特点/使表达生动形象。

(3)指代题:

①指示代词:在上下文中找,一般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由近及远地找。“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示代词: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二、重要词语的作用(或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常考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3)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4)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2.答题模板

方法(选准赏析角度)+作用(表达效果+情感)

(1)从描写角度赏析

这句话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等动词,描写出了××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2)从词性角度赏析

A.动词:“××”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地表现(写出了)……(事物/人)的……特征。

B.形容词:“××”这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的作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事物/人)的……特征。

C.叠词:“××”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D.副词:“××”这个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物体)的……特征。

   (3)从修辞角度赏析

“××”词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对象)……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 (思想情感)。

(4)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词运用××(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

(5)从词义的角度赏析

主要从词语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的角度赏析。适合分析无法从词性、修辞、写作手法角度赏析的词语。

分析词语本义+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即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写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外还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等角度赏析。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1.常考题型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2)结合文章内容(上下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3)揣摩下面的句子,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4)文中两次出现“……”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第×段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2.答题模板

该句的表层含意是……(写出了……内容),深层含意是……,运用……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

(四)句子的作用

1.常考题型

(1)分析某句话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句子表达作用。

2.答题模板

该句话,在文章的内容(结构)上起······作用,使······更加······。

温馨提示: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要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或铺垫。(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5)前后照应。(6)总结全文;

句子内容上的作用常见的有四种:(1)点明全文(段落)中心、主旨,升华中心。如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表达某种情感。如文章描写环境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推动情节发展。如文章的过度句、伏笔句。(4)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如文章中表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句子。

考点三:人物形象

1.常考题型

(1)请概括/分析文中××的形象特点。

(2)文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概括/简要分析。

(3)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4)文中××身上的哪些/什么特点让你印象最深刻?

(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6)文章第×段——第××段,请结合细节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7)文章刻画××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8)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角度。

看题干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

看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2)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方法 内容
抓事件  根据主要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理情节 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看人物所作所为、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看描写 对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内心波动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
找评价 找出作者或他人对该人物的介绍或评价,进而辨析“真伪”、合理利用自、反语,他人衬托的语句或情节。
析背景  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命运和性格形成的根源。

3.答题模板

(1)概括类:××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分析类:××是一个……的人。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3) ××××(句子、段落)运用了……(描写手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性格/经历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主题。

考点四:人物描写

1.常考题型

(1)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及其作用。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加以赏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第09讲:记叙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https://www.0516ds.com/7861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