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精选高频选择题50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2.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高举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材料中的“旗帜’指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3.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组织起义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领导黄花岗起义
4. 190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决定,詹天佑决定开建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洋务派地方代表之一的张之洞决定奏请清朝停止科举考试;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这一年选择了( )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中国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成立中华民国
5. 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 )
A.提出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C.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D.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
6.习近平指出:“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写出救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修建铁路,建设三峡大坝……”。孙中山建设中国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7. “国内学生及旅日留学生均热情地支持他,在日本的学生还出版了《国民报》和《二十世纪之支那》以推动革命事业。一些知名的学者回国之后创立了《苏报》。……除了这些出版物,还涌现了大批支持革命的社团。”由材料可知( )
A.维新改革主张得到学生支持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C.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 D.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大解放
8. 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用新戏剧形式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的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9. 19世纪晚期,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代指的是(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0.教材第8课课题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中“先行”二字体现在孙中山( )
①最早提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现拯救中国的革命目标
②最早采取武装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方式
③最早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斗争纲领
④最早领导并发动武昌起义,点燃辛亥革命火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通过呼号奔走、著书立说(如下图)。它号召人们( )
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 B.进行变法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C.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D.宣传民主科学进行思想改造
12.图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各类西方书籍的比例状况,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3.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从日记记载可以看出( )
A.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辛亥革命造成了分裂割据
C.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建立 D.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
14.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独立的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这种现象( )
A.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15.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副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运动
16.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曾有“首义之城”的美誉,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7.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南京 B.武昌 C.广州 D.东京
18.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当帝国推翻、民国成立,他们认为目标已实现。材料说明辛亥革命缺乏( )
A.彻底的革命纲领 B.坚强的领导核心
C.广泛的群众基础 D.独立的武装力量
19.清宣统帝退位诏:“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诏书中所提及的“民军起事”是指( )
A.新文化运动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五四运动
20.有同学将尾数为0的四个年份及其发生的大事归纳在一起,材料中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①185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③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④1910年,孙中山与革命人士商讨广州起义
A.① B.② C.③ D.④
21.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反映的实质是( )
A.革命派自身实力不足 B.封建专制帝制复辟
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D.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2.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国际因素作用的结果 D.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23.叶圣陶在⑼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 手……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 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24.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致绝命书与革命同志:“事冗,无暇通侯,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我们在这段话中看到了黄兴( )
A.依靠大众力量 B.主张变法维新
C.奉行三民主义 D.不怕牺牲精神
25.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华民国的创建
26.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该剧本名称应该是(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民族危机 D.国家统一
27.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人宣告云南省独立,北上讨袁……北洋军人心涣散,节节败退……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28. 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9.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这场“革命”( )
A.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9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强化了大总统的权力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3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在历史课上,学生们分组讨论研究这两次伟大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得出二者的共同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政府 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33.作为“亚洲第一共和国”,近代中国在制宪方面的“创作”,甚至赶超了当时的欧美典范。下面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中华民国约法》
34.孙中山病逝后,江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保卫团撰写了一副挽联:“恢复旧山河,为同胞造福,为汉族争光,救国维殷,剩有丹心照千古;创造新世界,是社会伟人,是民国杰士,全功未竟,应留遗恨到九泉。”其中,“创造新世界”指的是( )
A.领导武昌起义 B.创立中华民国 C.发动二次革命 D.建立黄埔军校
35.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和“失败”主要是指( )
A.实现了中国近代化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国同盟会革命失败
C.成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革命失败
36.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封建思想彻底废除 B.民众民主权力得到保障
C.中华民国得到认同 D.民主共和观念不断深入
37.下图所示为世界书局发行的股票招股书,这一股票发行( )
A.1925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38.《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道“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3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
A.维新派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派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40.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全国的反对声中众叛亲离,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的闹剧,12天后草草收场。这两个历史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君主专制仍是时代主流 B.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潮流
C.民众毫不关心国家命运 D.民主政治已经真正实现
41.读下表,造成其中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次革命 B.军阀纷争 C.农民战争 D.武昌起义
42.《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晚清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43.他成立宗教组织,发动农民战争,被孙中山称为“反清英雄第一人”;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 )
A.洪秀全 陈天华 B.宋教仁 蔡 锷
C.康有为 黄 兴 D.洪秀全 宋教仁
44.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
A.清朝宜统皇帝被迫退位 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妥协
45.在护国军讨袁的枪声中,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护国军的武力讨袁 B.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C.北洋军阀勾心斗角 D.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46.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4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话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违背社会规律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利于社会稳定
48.将下列史事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洋政府在举行祭天活动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49.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
A.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50. “战后,胜者控制政权、财权,扩充地盘,收编败军残部,于是小军阀就成为大军阀。前台打仗的,是各派大小军阀;后台牵线的,是各帝国主义;受尽灾难的,则是中国人民。”这段材料说明军阀混战( )
A.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 B.阻碍民族富强的实现
C.加剧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
…………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成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C项正确;林则徐是晚清著名官员,曾主持虎门销烟,排除A项;康有为是近代维新派领袖,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但并不主张革命,排除B项;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排除D项。故选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