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2.《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
A.民主科学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有学者指出:它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丰富
B.辛亥革命的主张契合中国国情
C.洋务运动的目的明确
D.戊戌变法的主张得到落实
4.白话文因其通俗易懂、口语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影响深远。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使用白话文( )
A.阻止了人们使用文言文
B.确立了汉字书写的标准
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汉字
D.适应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5.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提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6.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7.中国传统文化抹杀个性,进而阻止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现,个性主义,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个人的权力,是《新青年》最重要的核心观念之一,这个观念得以确立,引发了对专制主义旧思想、旧伦理的猛烈批判,推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对于《新青年》所带动的,对个人主义、个性主义的现代阐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是无论如何加以强调,都不过分的。这段话旨在强调( )
A.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C.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8.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9.五四运动时期,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主要体现了( )
A.科学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爱国精神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时说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农民罢耕 B.教师罢教 C.工人罢工 D.士兵起义
12.“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14.“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15.“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的……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6.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
A.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C.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7.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B.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8.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连续发表。这些说明当时( )
A.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思想出现
20.永州之野,人才辈出,其中被誉为“理论界的鲁迅”的中共一大代表是( )
A.毛泽东 B.李达 C.陶铸 D.彭德怀
21.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则将高潮推向了顶峰。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进行
22.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23.中共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人发展到2021年6月的9514.8万余人。这一数据以及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B.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C.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2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材料费尽周折。以下1921年的物品中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开往大连的船票
B.由沙皇签发的护照
C.与董必武在上海的合影
D.中译版《共产党宣言》
25.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次事件,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也对于这次事件进行了种种反思,例如南怀瑾先生就批评这次事件“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这次事件(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2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无产阶级的壮大
2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28.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
A.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29.1919年,《新青年》出版“我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物质基础 D.军事基础
30.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旧址。如果想去参观,你应该前往(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南京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涉及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有哪些?(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的作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从诞生于上海到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3)材料三中“日出东方”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四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4)材料四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3分)
32.(14分)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4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4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2分)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和人民必然选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4分)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你参加了哪些庆祝活动?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6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D | A | D | D | A | A | C | D | C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