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58485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09-21 八年级上册 0 3,1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3.图3所示历史事件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该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图3

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C.袁世凯公然建立皇帝独裁统治

D.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4.袁世凯死后,北京街头出现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字数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

A.建立新式陆军  B.出卖了维新派   C.解散国民党    D.公然复辟帝制

5.北洋政府统治黑暗,但该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气象。这些新气象包括(  )

①武昌起义爆发                       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③科举制度的废除                     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观察下列图表,导致各项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7.造成右表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农民起义爆发   C.帝国主义入侵  D.军阀割据混战

8.1916年孙中山针对民国社会乱象,愤概不已地说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意在说明当时(  )

A.辛亥革命没有成功,仍要继续革命

B.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C.三民主义实践艰难,任重道远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势在必行

9.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基。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撒销大典筹备处,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袁世凯的“皇帝梦”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二次革命”

C.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D.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10.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

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11.“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蔡元培挽联。由此推断挽联中的历史人物为(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陈独秀        D.李大钊

1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3.表1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会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表1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4.文化思想战线上空前剧烈的战斗是以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组成了向封建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的队伍,发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当时的报刊大都是采用民国纪年。《青年杂志》创刊的时间是(  )

A.民国元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五年      D.民国六年

15.蔡元培在孙中山先生离世后写下挽联纪念,其中句为“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未竟之功”是指(  )

A.推翻清朝统治,打倒帝国主义

B.推翻北洋政府,打倒帝国主义

C.推翻南京政府,打倒帝国主义

D.推翻广州国民政府,打倒帝国主义

16.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17.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列强争霸、矛盾重重

19.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足巨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0.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21.“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对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他评价的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叶挺          D.聂耳

22.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从列强手中收回大量权益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3.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已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文中的“共和国”(  )

A.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尝试

B.完成了近代中国探索的任务

C.源于早期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实践

D.凝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24.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5.列宁在1916年指出:“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一部分刚刚开始,一部分远未结束。……中国正在变成殖民地。”列宁意在说明(  )

A.当时中国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

B.当时中国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当时中国是一个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D.当时中国是一个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

26.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27.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C.结束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8.图片也是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玉溪市江川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为下列图片拟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29.报刊具有时代性。如图中国近代报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30.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黄兴          D.蔡锷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32.(16分)留心身边之物,既是留心历史,也是留心学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普通的宣纸上,留下签名,铃上印章、形成了一张世上独一无二的签名簿(如图)。此原件现存于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1)一张签名簿,深藏历史。请判断签名簿的大体时间,并写出判断依据。(4分)

(2)一张签名簿,大有来头。签名者尽是各方面的头面人物,请按要求完成下表。(8分)

(3)一张签名簿,饱含学问。请指出签名簿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至少两项)(4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成果出现在中国近代哪个历史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创办近代工业的主要目的。 (4分)

(2)材料二的《民报》在其发刊词中对同盟会政治纲领进行了阐发。孙中山是如何阐发同盟会政治纲领的?  (4分)

(3)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D C D B C 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848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