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鸦片战争时期(1840—1842)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
2.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3.“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5.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进行
6.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9.《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五四运动胜利
10.下图反映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甲午中日战争
1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他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这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新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 )
A.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B.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C.从领导农民斗争转为领导工人运动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12.“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中国革命的“这个变动”开始于(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
13.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4.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15.“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上述评论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建立了联俄,联共的革命道路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6.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领导红军长征
17.有些诗句会反映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19.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湘南起义
20.“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湿槃,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提出了“收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1.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22.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会议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会议(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23.毛主席曾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 长逼着我们走嘛……”“蒋委员长逼着我们”是指( )
A.第一次“围剿”
B.第二次“围剿”
C.第四次“围剿”
D.第五次“围剿”
2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岀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二大
25.某学者认为,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时期,大家曾高声要求蔡畅同志唱歌,蔡大姐笑着为大家用法文演唱《马赛曲》,铿锵有力的歌声感动每一位听众。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
C.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具有革命乐观主义
27.在长征途中,仅红一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在云贵川3省就有近20000名各族青年加入了红军,在黔西北苗、彝、土家、布依、回、白、汉等各族子弟参军达五六千人。材料表明( )
A.长征胜利结束
B.红军摆脱敌人的包围
C.红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D.红军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28.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A.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红军纪律严明
C.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析
D.红军胜利会师
29.电影《半床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体现的长征精神( )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革命乐观主义
C.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30.1935年5月,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刊登了《在中国红军的前线》一文,首次报道了红军自苏区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并指出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因为博古、李德的右倾错误导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红军渡过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D.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6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一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材料中“相反的道路”表明中国共产党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毛洋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等看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感悟?(4分)
32.(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分)
(2)峡江县某中学八年级师生计划在2016年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这条路。
请你向他们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处红色旅游地。(要求:写出该红色旅游地称并说明理由。)(4分)
(3)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3.(14分)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两处分别为____,__。(2分)
(2)从图中理论与政权两行中选择相关联的内容,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C | C | A | D | D | A | D | C | B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