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年暑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预习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资源编号 53818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年暑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预习

2023-07-14 八年级上册 0 2,89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专辑:2023年暑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预习汇总

23  《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01 学习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难点)

3.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02 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

03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ɡé)    空(kònɡ)乏     拂(bì)士

2、 课文朗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04词语注解

原文 译文 重点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发:被任用。畎:田地。

举:被举用。士: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故:所以,因此。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材资缺乏。

拂乱:违背,扰乱。

曾:增加。曾,同“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比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恒:常常。过:动词:犯错误。

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入:指在国内。出:指在国外。

拂:同“弼”,辅佐。

敌:匹敌、相当。

然后:这样以后。

 

05 内容详解

1、第1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炼成就一番出色的事业。

作用:用排比句列举六位由卑微至显贵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极具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2、第二段主要论述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造就人才的外在条件。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注解】论述成才的内在条件。正面呼应“生于忧患” 。

4、“入则无法家拂比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注解】由个人成才拓展到之国,反面论述“死于安乐”。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06 文章主旨

通过阐述成才和治国的条件,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激励人们要不断进取。

07 深入解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论证思路:

文章先用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证明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接着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证,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课文是从两个角度说理的。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长,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08词语积累

1、通假字

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于虑       通“横”,梗塞,不顺。

③法家士    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词

①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选拔、任用 今义:往上托,推举

于色,发于声   征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打比方

③而后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打比方

然后知生于忧患     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则无法家拂士    入  古义:指在国内(名词) 今义:进入(动词)

⑦管夷吾举于士       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古义:指在国外(名词) 今义:出去(动词)

3、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原意为:痛苦,句中意为: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

原意为:劳累,句中意为: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

原意为:饥饿,句中意为:使……经受饥饿之苦。

④空乏其身

原意为:财资缺乏,句中意为:使……身处贫困之中。

⑤所以动心忍性

动:原意为:震撼,句中意为:使……受到震撼。忍:原意为:坚忍,句中意为:使……坚忍起来。

(2)动词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原意为:进入,句中意为:指在国内。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为:出去,句中意为;指在国外。

(3)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

原意为:错误,句中意为:犯错误。

09 板书设计

预习检测

1、填空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是以记言为主的           散文,南宋朱熹将《孟子》与                           、            并称为“四书”。

2、下列选项朗诵节奏油污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必/先苦/其心志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   ②人过     恒:___________

③而后喻   喻:___________               ④法家拂士    拂: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恒过(_____________)       ②衡于虑(______________)

③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④法家拂士 (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灭亡?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国上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B.

【解析】应为:必先/苦/其心志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②人过  恒:常常

③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  ④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年暑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预习 https://www.0516ds.com/5381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