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50642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2023-05-19 八年级下册 0 2,89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2.开国大典: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1953

(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6)战争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补充: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图)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5)一五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54年9月

(2)确立标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五课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

(2)改造方式: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66年)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调整:1961年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启示: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②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73年,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主要内容: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拨乱反正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所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4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课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年,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

③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④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3)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200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十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不姓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

4.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

5.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中共指导思想

第十一课为实现中共梦而努力奋斗

1.中国梦宏伟蓝图

(1)提出:2012年,习近平提出

(2)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①到中共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共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全面依法治国③全面深化改革④全面从严治党

(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第一个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5.补充: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

第十三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

(2)含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199771

(2)澳门回归:19991220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措施:颁布《港区国安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珠澳大桥

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3)“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胡锦涛、连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3.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人民海军的建立:我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第十六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日内瓦会议

(1)时间:1954年

(2)地位·特点: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https://www.0516ds.com/506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