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答谢中书书》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重点字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重点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列加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颓废)
C.沉鳞竞跃(代指鱼) D.四时俱备(四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夫君子之行 D.然则天下之事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纷扰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阅读下面短文,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岛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节选自《大唐西域记》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高峰入云(__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__)
(3)五色交辉(__________)
(4)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下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
B.《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征的书信中的一部分。第二个“书”指书信。
C.“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作者的观察角度依次是“仰视→平视→俯视”。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既表现了对奇景无人能欣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
12.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阅读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③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课堂上,小文和小语就作者写景的笔法进行了研讨。请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便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可谓用笔洗练。
小语:是啊,不仅仅有视角的变化,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又从前文的③_________景转入对④________景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了生命气息。
小文: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多角度立体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⑤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19.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0.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六)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对比阅读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biāo),夜戒前路。下弦①内外,望达所届②。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③书所睹。临涂草蹙④,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⑤《登大雷岸与妹书》)
【注】①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②届:指目的地。③聊:姑且。④草蹙(cù):仓促。⑤鲍照:字明远,南朝文学家。
24.根据表格里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6.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
27.结合甲乙两文,用下面的短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抒悲情 赏美景 思小妹 盼知音
(1)陶弘景_________,(2)鲍明远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28.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答谢中中书 B.梅溪之西/任意东西
C.孤峰限日/有时觅日 D.仁智所乐/仁在其中矣
30.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素 重 幽 居 遂 葺 宇 其 上 幸 富 菊 花 偏 饶 竹 实
31.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2.【甲】【乙】两篇选文在写景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古来共谈( ) (2)五色交辉( )
(3)四时俱备( ) (4)晓雾将歇( )
34.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注释】:①文:同“纹”,纹彩、花纹。②揭跣(xiǎn):拎起衣服,赤着脚。③排:推。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⑤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⑥触激:撞击。⑦翠羽:翡翠鸟的羽毛。⑧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⑨荫:遮盖。⑩践履:踪迹。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揭跣而往/人不知而不愠
B.触激之音/春冬之时
C.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门可罗雀
36.请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 平 布 其 上 流 若 织 文 响 若 操 琴。
37.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作者写景精妙,所描绘的景物极富生命力,你能从文章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吗?
(2)【甲】【乙】两个语段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徜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3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9.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40.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41.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十一)山川草木皆含情,沧海桑田尽动人。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42.学习古汉语时,读准字音,有助于理解文意。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白头搔更短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3.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乘风破浪 B.浑欲不胜簪 引人入胜
C.五色交辉 灯火辉煌 D.清流见底 流光溢彩
…………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消散 四季 交相辉映
2.自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风景了。
3.C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2)句意:四季都有。四时,四季。
(3)句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自,从;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C.“猿鸟乱鸣”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联系“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作者把美好的自然比作人间天堂,表现他内心的愉悦之情。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