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下列图标表示节水标志的是( )
2.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小卵石 D.石英砂
3.【2022广西贺州中考】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生活中节约用水 D.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4.江西宜春被誉为“亚洲锂都”,锂矿石所含氧化锂(Li2O)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1 D.+2
5.下列净水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6.【2022江苏扬州】“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
A.H2 B.CH4 C.CO D.NH3
7.4月28日我国化学家团队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C6H2O6)和脂肪酸。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葡萄糖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
A.1:1: B.1:2:1 C.6:1:6 D.6:1:8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 B.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O2- B.2O3 C.SO2 D.2O
10.【2022江苏苏州中考】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11.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经煮沸后可变为软水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C.75%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D.滥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体污染
13.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Ca:表示钙元素 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2K:表示2个钾原子
14.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氯化钠(NaCl) B.次氯酸钠(NaClO)
C.氯酸钠(NaClO3) D.亚氯酸钠(NaClO2)
15.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蒸馏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B.电解水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C.含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乳化作用 D.将水注入浓硫酸配成稀硫酸
16.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17.已知含硫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H2S+H2SO4(浓)S↓+SO2↑+2H2O,所含硫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
A.H2S B.H2SO4 C.S D.SO2
18.从中药中提取的calebin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alebi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4g
B.1个calebinA分子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
C.calebinA由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D.calebin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9.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20.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元素。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若某同学每天服用1片这种钙片,他每天至少可以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
A.0.8g B.1.2g C.1.8g D.2g
二、填空题(6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氢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②6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
③6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_。 ④6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3CO”中“3”表示_______________。 ②“S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
22.今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请回答:
(1)对于过滤、消毒、蒸馏等净水操作,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运用了该操作原理的生活实例_______________。
(2)净水时,通常用_______________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请写出一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爱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____。
24.水是生命之源。
(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图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5.【2022湖南长沙中考】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26.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①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______________(填“吸附”或“蒸馏”)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_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
②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乡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分析与计算(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7.某品牌免洗手消毒凝胶,是以乙醇和正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凝胶,其
中正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OH。请计算:
(1)一个正丙醇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正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8.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比);
(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解析】A、该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为有毒物质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为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标为禁止吸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2、B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符合题意;
C.净化水时,小卵石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D.净化水时,石英砂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检测卷(含答案解析)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