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9日
资源编号 28899

徐州市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06-10 七年级下册 0 1,57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抽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40分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

1、判断注音的正误(打“√”或”×”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 分)

澎湃(bài)          粗拙(zhuō)         伫立(chù)         怏怏不乐(yàng)

默qì(    )      闲xiá(    )        jīn持(    )      一chóu莫展(    )

2、默写古诗文。(10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 )

(4)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 《爱莲说》)

(5)陆游《游山西村)中以形象的手法说明在困境中依然蕴含着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作答。(4分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从对人生各阶段的回忆中,发现难忘的事情,这些记忆有着非凡的价值。很多人后悔因为东西过多而没有好好整理记忆,成当生死的本质展现在眼前时,才终于明白对物质的执著,使自己陷入无边的苦海中。

回忆的价值并不蕴藏在记念品中,印使记念物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东西本身沉天了,它(▲)的某些回忆却永远不会抹灭。即使妃念物品已(▲),我们还可以重新出发珍错现在的,眼前的有端人和有关联的周围环境,创造更是好的因忆。我们应该保存好已逝去的记忆,让现在和未来都弥足珍贵,反复回味。

(1)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承载           承担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2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情所编《乐府诗集》、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B、《骆驼样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不满与批判。

C、《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轶事,其中《河中石兽》一文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作出判断。

D、 莲花简称“莲”,它的别名还有“荷花”“芙藁”“酱萏”“芙蓉”“六月春”等、 在我国的文化故事中很早就已出现了“莲”的形象。具有“花中隐士”的美誉。

二、阅读(52)

()回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2)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释:①垣墙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②当:同“挡”,遮挡。③楯shǔn:栏杆。④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

又    杂    植    兰    桂    竹    木    于    庭    旧    时    栏    楯    亦    遂    增    胜。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 日过午已昏                  ②转转不已

B、①室始洞然                    ②康肃忿然日

C、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不能得日

D、①室仅方文                       ②方歌行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4 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甲乙两文中都对居室环境做了描写,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杂植兰桂竹木”“庭阶寂寂”等语句绘陋室之曲雅。

B、甲文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C、“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极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D、甲、乙两文都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甲文通过简陋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乙文则通过记述旧时项脊轩的小、旧、漏雨、昏暗,表达了作者的悠悠哀怨。

()阅读古诗,完成第9~10 (5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这首诗以_____________字领起。 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10、请简要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10)

选段一

我被吓傻了,一动不动待在原地。

这头饥饿的畜生,摆过巨大的鱼鳍,扑向印度人,印度人一个侧身,避开了鲨鱼的血盆大口,可是鲨鱼的尾巴却打在了他的胸口上。这个可怜的人沉入了水底。

这一切发生在瞬息之间。室鱼转身,翻过白肚皮,正准备把印度人咬成两截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直蹲在我身边的尼摩船长突然蹿了出去,手里紧握着剑,向怪物的右侧冲了过去,企圈与怪物近身搏斗。,

那鲨鱼正准备去收获他的猎物一那个可怜的印度人一 它突然发觉了新敌人的来临。它赶紧反转肚皮,朝船长扑去。

我似乎到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尼摩船长的动作。他缩成一团,出奇得冷静,静待鲨鱼的靠近。当鲨鱼扑向他时,他异常敏捷地闪到一边,避开鲨鱼的攻击,同时将手中的剑插进了鲨鱼的腹中。可惜,胜负还未见分晓,可怕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选段二

海浪被血水染红了。受了致命伤的鲨鱼愤怒地挣扎着。A一举正中心脏。康塞尔被鲨鱼最后的垂死挣扎掀翻了过去。

A跑过去将船长扶起来,还好他并没有受伤,船长起身径直走向印度人,果断制断了连着他的大石头的绳索,将他抱在怀里,双脚一蹬,浮出了海面。

我们三个都跟着都长浮出了海面,不一会儿,劫后余生的我们,带着后怕,爬上了采珠人的小艇。

现在,船长关心的唯一的事儿就是救采珠人的性命。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成功。但是,我希望采珠人能够活下来,因为这可怜的家伙并没有在水底晕殿很久。但是鲨鱼尾巴那一击,弄不好是真的会把人打死的。

幸运的是,在康塞尔和船长的大力按摩下,可怜的采珠人渐渐恢复了知觉。我看到他睁开了眼睛。我想,当他一睁眼,看到四个有着大大的铜脑袋的人围在他身边。他指不定有多惊讶,或者说有多恐惧。

再说了,当尼摩船长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袋珍珠,放进印度人手里时,他会怎么想呢?锡盟乌可怜的印度人,颤抖着双手,接过了采珠人慷慨的布施。

(选自《海底两万里》江苏人民出版社)

11、选段涉及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这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选段二中的A是_____________ (2分

12、从选文内容看,尼摩船长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除选文外。尼摩船长一行人在海底航行的过程中还遭遇了哪些险情,又是怎样脱险的。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列举两例并加以说明。(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写吕叔湘先生经历的一件事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散文,完成17~20题。(17)

野芦荟

贾京云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苔藓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虽然“白日不到”,但是“青春自来”;虽然“苔花如米”,但仍然“学牡丹开”。在春天和照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癣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②《苔》这首小诗,让我想到了原来长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芦荟。

③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爬山虎也还贴在壁画上,逐步将壁画中的长城图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阵风吹来,才能看到绿色掩映中的斑驳壁画;黄瓜是最能看出来这种“疯”的,开花之后的第5天左右,基本已经到了餐桌上。植物生长伴随着代谢,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池,再细细一看,才能发现有三株野生的芦荟。

④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洗不掉般,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也许是由于没人管它的缘故吧;叶子与叶子中间的芯里面积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泥土里星星点点的能看到一些水珠。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的四周连一颗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⑤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应该没人注意到它们。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们。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其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爬山虎也是一样,不过它能解脱。偶尔来几个园艺工人,三刀五刀挥过来,它就断了,装上车,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叶又有了生长的空间,它们铆足了劲纷纷往上追赶——一方面是追逐壁画上的空间,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阳。但是芦荟走不了,上面的空间又太大了,它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太阳的,真的有点闲得发慌,别说铲它们了,甚至都没人理它们。

⑥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们,它们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它不就是逆境中的我么?我们都迫切的需要机遇,需要阳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机遇和阳光呢?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苔》一样,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炼自己,提高能力,积累知识。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准备得足够充分了,上帝之手才能眷顾,别人才会给予很好的机会。野芦荟也是这样的,它们什么都不想了,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只有自己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引来伯乐,才能会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⑦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让它们去了阳台,接受太阳的洗礼。慢慢的,芦荟们长得色泽艳丽了,叶子的绿色也越来超浓郁一竟成为美极了、无与伦比的芦荟,饱含生机的绿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我。受到老奶奶的眷顾,这三株野芦荟抓住了机遇,跟芦荟有关的特性它都发挥到了极致,看它们变大、变丰满,依旧是没心没肺地长着。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有了阳光,有了露水,也有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⑧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们没关系,它们只需要开开心心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野芦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17、围绕“三株野芦荟”,“我” 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分)

竟不忍看一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析语言。(6 分)

(1)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查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特遇”。(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关的盆权,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对文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1、(8分:每个1分)  ×   √  ×   √   契    暇    矜     筹

2、(10分,每句1分,错字没有分,)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徐州市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徐州市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2889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