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校优选精练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9日
资源编号 27873

2021-2022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校优选精练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2-05-10 七年级下册 0 2,7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校优选精练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古诗文填空,根据要求完成默写任务。(10分)

(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是:_______,_______。

(2)《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①“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②“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4)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______________。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___________,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 )    取缔(dì)

B.诘问(jié)      惦记(diàn)     疮疤(chuāng)   震悚(shù)

C.哀悼(dào)      奔丧(sāng)     胡同(tòng)     粗拙(zhuō)

D.糟糕(gāo)      颓唐(tuì)      骷髅(kū)       晌午(shǎng)

3.阅读下面一段话,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川大山,徜洋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顷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     )改为(     )        (     )改为(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分)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①                                                                     

修改②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 项是(      ) (2分)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④①③②⑥⑤        D.④③②①⑥⑤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5分)

①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②在鼓楼前,他在灯下抢着个座儿,往东城拉。连大棉袍也没脱,就那么稀里胡芦的小跑着。他知道这不象样儿,可是,不象样就不象样吧;象样儿谁又多给几个子儿呢?这不是拉车,是混;头上见了汗,他还不肯脱长衣裳,能凑合就凑合。进了小胡同,一条狗大概看穿长衣拉车的不甚顺眼,跟着他咬。他停住了车,倒攥着布掸子,拼命的追着狗打。一直把狗赶没了影,他还又等了会儿,看它敢回来不敢。狗没敢回来,祥子痛快了些:妈妈的!当我怕你呢!

③“你这算哪道拉车的呀?听我问你!”车上的人没有好气儿的问。

④祥子的心一动,这个语声听着耳熟。胡同里很黑,车灯虽亮,可是光都在下边,他看不清车上的是谁。车上的人戴着大风帽,连嘴带鼻子都围在大围脖之内,只露着两个眼。祥子正在猜想。车上的人又说了话:

⑤“你不是祥子吗?”

(节选自《骆驼祥子》)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他的作品还有《______》等。

(2)第③段中“车上的人”是谁?______ 他曾经既是祥子的_______,又是祥子的_______。

(3)分析选文第①②段中画线句子刻画出了祥子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8.综合性学习。(4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某校以“天下国家”为主题举办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一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9.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雷》中“作飞花”三字,翻动态为静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E.韩愈的这两首诗中各有一句诗写到了“雪”,其中《晚春》中的是真写雪。

10.请简要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日:“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日:“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旁睨而揶揄之             睨:____________

(2)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3分)

                                                                                 

1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4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父亲的芒种

①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忙。春季忙播种,花生要一颗颗地选出来,色泽明亮,红活圆润,不能要破皮的;夏天耕耘,犁地翻田,施肥浇水,间苗移栽,打药整枝,做不完的事;秋季是收获季节,一年的收成都要在短短的时日里完成,遇到绵绵秋雨还真把人愁死了;冬季也没闲着的,给牛喂枯草,选种晒种储存种子,这些一样都马虎不得,关系到来年的生计。父亲这么忙,最忙的莫过于芒种了。

②“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芒种突出的就是“忙”字,这是农家一年中时间最忙的时候。时令不饶人,麦子割完,必须抓紧时间抢种。父亲常说,种庄稼活儿没什么诀窍,人勤地不懒是古训。其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种庄稼如此,世上的事莫不如此。

③父亲在偌大的田地里,显得如此渺小。天空被炽热的阳光烤得有些无奈,有些苍白;白云慢悠悠地漂移,像被拉扯的棉絮,一团团,一簇簇,一丝丝,一缕缕,散漫慵懒。树木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已经深绿的浓密的叶子被晒出了汗水,看不见的热气从叶子中散发。

④那田地就是父亲的锦缎。我常常惊叹,偌大的田地,粗大的土块儿如何被父 亲平整得那样精细,那样温顺,那样秀美。父亲的双手越来越瘦削,越来越黝黑,越来越粗糙,爬满了厚厚的老茧,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爬满了生活的艰辛。那双手像耙犁,耙出了一垄一垄均匀的沟槽,耙出了一茬一茬青翠的麦苗,耙出了一束束金黄的麦穗,耙出了一张张丰收时喜悦的笑脸。

⑤父亲的芒是蘸着汗渍挥就的,虽然字迹潦草,但麦粒 个个滚圆饱满。成熟的麦子,娇羞地垂着头,锋利的麦芒,却拒人千里。父亲看麦子的眼神,就像看母亲。要把麦子“娶”回家,还要按下性子,数着日子,乖乖地等到芒种这个黄道吉日。我很困惑,黄灿灿的麦子就在那,不跑不动不闹,为何非要等呢?

⑥因着芒种,六月像株思考的麦子,有了麦棵的烟尘味、 父亲的汗渍味,还有汗珠般源源不断的麦香。这些气息曾震撼过我,让我追随着父亲,在麦田里“纵横驰骋”。只是,这里不是我的“主场”。我拿镰刀的姿势,没有拿笔顺畅,这让我在纤弱的麦子前,洋相百出。腰痛,腿酸,手心起泡,浑身被镰刀割得伤痕累累。可能恨铁不成钢吧?父亲叹口气,把我赶回 家,静读圣贤书。六月的明亮里,父亲在用汗珠搬运麦粒,用汗水栽培谷黍。偶尔,他会抬起头,落寞地看看身后。我知道,他是看我在不在,就像我伏案写作时,常常望向故乡的方向,咀嚼着父亲的模样,唇齿间满是寂寞。

⑦六月,芒种;父亲,我。芒种是节气,也是轮回;是背负,也是承担。如今,我才明白,父亲的承担是我,我的背负是父亲。不管我走到哪,流淌在体内的血脉,都是通向父亲的路。

⑧正是父亲的勤劳,养活了一大家人,我们也受父亲的感染,从小就变得格外 勤快。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是有道理。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 样的孩子。

⑨感谢芒种,感谢父亲。父亲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麦田,如何去耕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5.仔细阅读文本,一年里,父亲在忙些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16.品味语言。(4分)

(1)天空被炽热的阳光烤得有些无奈,有些苍白;白云慢悠悠地漂移,像被拉扯的棉絮,一团团,一簇簇,一丝丝,一缕缕,散漫慵懒。树木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已经深绿的浓密的叶子被晒出了汗水,看不见的热气从叶子中散发。

(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在内容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或从修辞角度赏析)

                                                                                  

(2)那双手像耙犁,耙出了一垄一垄均匀的沟槽,耙出了一茬一茬青翠的麦苗,耙出了一束束金黄的麦穗,耙出了一张张丰收时喜悦的笑脸。(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语句)

                                                                                 

1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8.文章结尾划线句耐人寻味,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的理解。(2分)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2)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公亦以此自矜

(5)徐以杓酌油沥之

…………

2021-2022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校优选精练第三单元测试卷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1-2022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校优选精练第三单元测试卷 https://www.0516ds.com/27873.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