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4日
资源编号 21077

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

2021-11-05 九年级上册 0 1,51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1、下面相关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小说——施耐庵——中国(清代)

B、《儒林外史》——小说——吴敬梓——中国(清代)

C、《孟子》——儒家经典——孟子及其弟子——中国(战国时期)

D、《艾青诗选》——诗歌选集——艾青——中国(现当代)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深切思念的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母爱、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B、艾青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因为参加“中国右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这次战役有关。

D、《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嫌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梁山泊受招安后,征辽国平方腊,损兵折将,实力消耗殆尽,后又受朝廷排挤,最终四分五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江的“愚忠”造成的。而这种“愚忠”,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B、章回小说是一种分章回叙事的古典白话小说,每一章回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的概括性词句,比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水浒传》,第八回“王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选拔官职叫“擢”,罢免官职叫“黜”,请辞官职叫“除”,调动官职叫“迁”(升职曰“右迁”,降职曰“左迁”,贬官或流放叫)“谪”。

D、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核舟记》中“壬戌秋日”等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生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D、《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本文赞扬了刘备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孔明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

D、“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是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法。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下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B、《乡愁》按照时间顺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整体具有音乐一般的节奏美。

C、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

D、《我看》一诗通过“我”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大自然的旺盛的生命力,也抒发了“我”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D、《我爱这土地》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在 1972 年写的。诗歌表达对诗人虽身居海外却难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张岱,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最擅长散文。

B、《岳阳楼记》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C、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10、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饮冰室主人”是他的别号。《敬业与乐业》阐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主旨。

B、雨果是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雨果对英法强盗行为的不满及讽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世界文化的珍惜。

C、《论教养》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没有从深奥的道理谈起,而是列举了教养在家里的一些具体表现,这样深入浅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D、《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中,毕淑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上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名利、事业和我们自身。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且介亭杂文》《呐喊》。

B、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从晚上八点左右开始,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D、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河阳之北”的“阳”指黄河北岸。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重压下的淳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寓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英国著名作家。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1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 https://www.0516ds.com/2107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