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资源编号 90857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4-12-23 九年级上册 0 68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试卷(培优卷)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25分)

1.(本题8分)下面是李红同学观《2023中国诗词大会》有感,请你帮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一岁一期,盛世欢喜。《2023中国诗词大会》(   ),本季节目通过创新化、主题化设置,将经典古诗词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本季节目全新提liàn 十大主题热词:“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绽放穿越寒冬的温暖诗意,讲述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   ),演yì 中华悠远的文脉。“画中有诗”环节,特别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沉浸式出题打破“考试场”,新意pín 出,让人(   ),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

(1)(3分)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提liàn(     )   演yì(     )  新意pín(     )出

(2)(2分)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约而至  希望  目不暇接

B.接踵而至  展望  身临其境

C.如约而至  展望  身临其境

D.接踵而至  希望  目不暇接

(3)(3分)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本题9分)在学习古诗词中,三个小伙伴有了一些交流,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词,完成对话。

小风:诗文可以了解人生。你可以看到诗人看过的风景,如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1)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你可以体验诗人经历的情感,如秋瑾的(2)“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你可以读懂诗人内心的政治抱负,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3)___________”。

小雅:诗文可以见证品质。李商隐的(4)“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见证真挚;苏东坡的(5)“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见证爱国。

小颂:诗文可以升华精神。诸葛亮挺身而出(6)“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尽责担当;刘禹锡扬州吟诵“沉舟侧畔千帆过,(7)___________”,乐观昂扬;更有文天祥矢志报国(8)“___________?(9)___________”,正气凛然。

3.(本题8分)月亮,从古至今以其独特的清冷神秘引发人们无尽的幻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之月 文化探究”专题活动。

(1)(2分)【选“月”】

小玥同学准备将网上查阅到的诗句放到《诗词之月》的专辑中,下列哪一项不合适(   )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B.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2)(3分)【写“月”】

探究活动的“赛诗会”中,小玥同学结合宋词知识进行《如梦令·月》的创作,最后两句推敲不出,请你帮她补完诗歌。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注意韵脚。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月小玥

曾宴蠡湖中秋,

明月相留故友。

三杯两盏酒,

皎影催发兰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3分)【评“月”】

在探究活动中,小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人写诗选用“月亮”这一意象时,少用暖色调,多用冷色调。请你探究古人如此选用的缘由。

二、(55分)阅读。

(一)(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文】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九水浩浩汤汤,奔腾以趋浔阳;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奇也

游之日,风日晴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丙文】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⑦贻:遗留。⑧正:指文正,即范仲淹。⑨戎马关山北:指当时吐蕃入侵北方边境,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4.(3分)请赏析甲文中的颔联。

5.(4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及春夏间  (           )      (2)九水浩浩汤汤 (            )

(3)亭午风渐劲(           )      (4)故《记》中云 (            )

6.(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2分)下面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洞庭湖枯水期,水只如“匹练”;春夏间才呈现出湖浪奔腾的壮阔之景。

B.袁中道笔下的湖水呈现出由“静”到“快”再到“汹涌”的变化,是因为心情在变化。

C.材料一“昔滕子京左迁此地”一句中的“左迁”与《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中的“谪”意思相同。

D.范仲淹应滕子京之约写《岳阳楼记》,目的之一是劝勉滕子京成为“古仁人”那样的人。

8.(2分)请根据乙、丙两文及《岳阳楼记》,说说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9.(2分)结合三则选文及《岳阳楼记》,探究古代文人借岳阳楼表达共同的思想情感。

(二)(本题20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和创造力。小组成员收集了如下材料,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代杜甫《春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清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材料二】为解读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的魅力,2022年2月19日,正逢雨水节气,解放日报记者彭薇专访了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导曹旭。以下是访谈笔录。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诗歌之间有什么联系?

曹旭: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人对天地、自然和四季的认识,并以特有的“时间节奏”与天地宇宙、自然四季互动。中国诗歌的总体性质和语言的节奏就与此有关。

记者:您能具体说说中国诗词是怎样与二十四节气完美结合的吗?

曹旭: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节气配诗举例。雨水节气,A___________________。与春天相比,夏天的诗词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夏至节气,配诗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描绘了夏至节气的风情景物,绿筠是翠竹,竹子刚生出的竹节还带有白色的草粉,而圆圆的荷叶开始散发芳香,竹与荷给了人们夏日清凉的意境。秋天的诗词又别有风味。白露节气,B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请您给我们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节气风景与诗词相得益彰这种文化现象。

曹旭:人是自然和节气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的语言,所以诗人就用诗歌的语言来对应自然和节气的语言。而这种表达,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内容。

譬如,诗人是自然的孩子,面对自然,他有感情要抒发。而变化的四季就是诗人不同的“诗歌锦囊”。春天的牡丹、夏日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日的梅花等等,万花千草都是四季的“代言”。诗人描写这些花草,让诗歌成了24个节气的象征。

再比如,二十四节气里包含的诗歌因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还包含社会因素,如社会性的、节日性的等。春夏秋冬各有节日,这些节日本身有许多“诗材”和诗歌元素。如借清明下雨等表达,展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纪念等。

自然还含有地理的因素,江河、山峦等在24个不同节气中变换出更多的面貌与风景。这种变化,同样给了诗人创作的题材。

【材料三】

节气文化,如活泉般滋养现代生活

①中国节气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根植于传统、与时代同行,持续聚焦节气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②创新表达形式,激发文化韵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比如,《二十四节气密码》就将节气文化创造性融入现代设计和创作领域,聚合了艺术、科技与人文等要素,还要适当引入当代审美架构和生活场景,探寻节气传统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

③善用信息技术,打造文化精品。科技发展为传统节气增加了更多新的艺术表达和文化渲染方式。当前,应推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与节气文化相融合,塑造具有科技感、未来感的文化场景,搭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体验环境。

④培育新生力量,繁荣文化市场。在现代生活中,节气传统既要“活”起来,还要“火”起来。引导青年群体积极投身节气文化创新表达,激活青年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使他们成为繁荣节气文化市场的新生代原创力量,让传统节气焕发时代魅力、绽放时代光彩。

(材料二、材料三摘编自《解放军报》《光明日报》)

【材料四】

立秋(节选)

江少宾

①夏秋之交的雨,短促而热烈,猝不及防地潜入墨汁一样幽深的暗夜。季节,这趟跋山涉水的列车,终于裹着一阵凉风,驶进了秋天的第一站。清晨起床,枝头湿漉漉的,雨水刷过的梧桐叶青翠欲滴,像初生婴儿新洗的脸。农谚说:“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卧床听雨的农民兄弟吁出一口长气,撂下疲累的蒲扇,在一阵疏一阵密的雨声里酣然睡去。

②从字面上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是指谷物成熟的时期。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立秋前后,草木开始结果孕子,大地即将书写一首关于收获的诗。

③牌楼的早稻熟于立秋前,风调雨顺的年份,还没到大暑,家家户户就磨好了镰刀。穿过二爷家的菜园子,翻过村口的石拱桥,就是一代代牌楼人赖以谋生的田野。极目远望,田埂上浮着一层白白的雾气,远处的白荡湖烟波浩渺,水际接天。一水护田,两山排闼。一代代牌楼人在这片山水间刨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尚未成年就跟着二哥下田做农活,锄禾、车水、插秧、割稻、捆稻把,甚至要走上一里多路,将一捆将近一百斤的稻把挑回家。

④我喜欢割稻。那些雨后的清晨,高低错落的田野梳洗一新,颗粒饱满的早稻黄灿灿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私语,优雅地摇摆,像盛装待嫁的村姑。早起的乡亲已经开镰了。唰——唰——唰——刀刃与稻茬正面交锋,留下一束束齐扎扎的断口。搁置好稻把,断口处会慢慢渗出一粒晶亮的水珠。初二时写作文,我写割稻:“我割得飞快/一束又一束/稻子在田里铺成了一首丰收的诗……”因为这几句稚嫩的所谓的“诗”,语文老师陆柏松专门跑到我家,兴高采烈地对我父亲说:“你儿子能念书,别让他干活了,让他发狠念书!”父亲欣喜异常,从此对我另眼相看。

⑤开镰割稻的牌楼人,早上都要吃“米粑”,此风当为牌楼所独有。包米粑程序复杂,既费时也费事。“一锅米粑两亩秧。”一年忙到头,也只有立秋割早稻、腊月过小年的时候,主妇们才会熬夜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地磨一箩面,包一锅米粑。母亲个子矮,力气又小,每次磨粉总要带上二哥去帮忙。那时候我也没有多高,每次磨磨,我总要夹在二哥和母亲中间,上半身挂在磨档上,看上去全力以赴,其实并没有使出多大的力气。母亲心知肚明却从未说破,汗湿的脸上爬满了金樱子一样明媚的笑容。

⑥说是磨粉,其实是磨人,一盆粉要磨两三个小时。磨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母亲还要连夜将脸盆洗干净,舀进两升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后,放在锅台上,盖上锅盖“醒”。面“醒”之后我们也醒了,第二天一早,蒸笼里便飘出久违的米粑香。“米粑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味呢?不单单是五谷的香气,我说不上来,乡间诸多食物之香,均无可名状。母亲包的米把手掌大小,纺锤形,薄薄的面皮上还留有几道深浅不一的手指印。米粑馅有咸豇豆(家家户户都要腌),也有山芋粉丝(这个也是牌楼的特产),掺着几粒肥瘦相间的肉丁,一口咬下去,余味绵长,好吃吗?好吃极了!我十九岁离开牌楼,之后因工作之便跑过安徽省境内许多地方,却再没有吃过这样的米粑。三河米饺与牌楼米粑有几分相似,不过三河米饺是用滚油炸出来的。桐城民间早年有吃发粑的习俗,但发粑不是“粑”,是白面馒头。

⑦我很想念母亲包的米粑。如今,母亲已经长眠于巢山,牌楼的留守老人所剩无几,我想再吃一回米粑的心愿久久未能实现,恐怕再也不能实现。

(摘自《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0.(2分)选择材料一中的诗句,仿照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写法,在横线A、B中任选一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我选择___________,我的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后,小通想将材料二的访谈记录整理为一则消息。你认为是否恰当?(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12.(5分)学习“陌生化”手法,品析材料四的语言,完成下面的任务。

知识链接

“陌生化”,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如泰戈尔《飞鸟集》第174首:“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这首诗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1)(2分)请从“陌生化”手法的角度,从材料四第①段选择一个例句进行赏析。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请你也写一首小诗,记录令你难忘的某个节气。(要求:尽量用上“陌生化”手法,不少于3行)

13.(3分)请结合上下文推断,材料四第⑥段画线句“好吃吗?好吃极了!”是谁在问,谁在答,并说明理由。

14.(3分)材料四是散文《立秋》的节选部分。如果要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拟一个副标题,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要分析。

A.天气晚来秋    B.秋天的怀念    C.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选择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小通准备将上面的材料结集成一个关于“诗与节气”的电子专刊,请你帮忙。

(1)(2分)你认为材料三、材料四能否编入“诗与节气”电子专刊?请分别表明看法及理由。

(2)(2分)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你准备设置哪些栏目?请你再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诗句里读节气;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

(3)(2分)请你为专刊写一个阅读导语。不少于60字。如图八下第一单元的阅读导语供参考。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三)(本题14分)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静静的桃园

杨闻宇

①我们那个村庄叫杏园南村,四围远近却没有什么杏园,稀落的杏树只是分散在田野井台的周围。村子南部地势偏低,多为盐碱地,庄稼不肯长,那里便有我家的一个桃园,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园。

②三十多株桃树一般高矮,两两相对,从北向南排列成整齐的两行。因为地薄,附近的庄稼不很兴旺,乍然一看,这桃园倒是挺气派的。尤其是早春,两行红粉,明丽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我那时年纪小,因为绿树村边合,见惯了绿浪滔滔的庄稼,整天出没于大自然的锦绣堆中,面对这簇拥成阵的桃花阵容,倒也觉不出有什么新奇。

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长迅速。桃园北端小路畔的两株,冠盖如帐,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色泽鲜润的桃子分外诱人,可是,它们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兴趣。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

④乡村贫穷,孩童们经常吃不饱,所以嘴馋。桃熟时节,常在一起玩耍的几个伙伴来到桃园,瞅着北畔树头累累的桃子,眼馋得不行,我摇手说这个不怎么样,好吃的在里边哩。他们迟迟疑疑,猜测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几个品尝之后,才跟着我东张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树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再经过北畔的桃树时,对方才留恋过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

⑤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走了,我则骑在树丫上看小人书,然后蹲在树底下玩耍,挖一个碗口大、尺把深的坑儿,捉几只小蚂蚁丢进坑里。蚂蚁转上几圈,发现没有出路,就沿着笔陡的坑壁朝上爬,每爬到半中腰,可能是体力不支,掉了下去,歇歇,再爬……我见它们可怜,就拔一根节节草插在坑沿,攀着草秆,蚂蚁终于上到地面了,上来后一只蚂蚁停下不动,对着我摆摆右腿,可能是在感谢我对它的拯救之恩吧。

⑥桃园北畔离村子近些,南畔显得荒凉。偶尔朝南眺望,发现不知从何处来的一只野兔。因为桃树干横斜而低盘于地面,那兔子就扯长身子趴在树上啃桃子。明明看见它在啃桃,我也懒得去撵。野兔平时缩头缩脑像一团肉,扯长身子吃桃时,躯长竟达三尺,要不是在桃园里碰上它啃桃,我大概今生今世也见不到这样颀长、精神的野兔。

⑦父亲忙着在村东经营田禾,爷爷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亲在家里家外忙活,他们顾不上来桃园。那时的乡村,没有经商的条件,农家也没有做买卖的意识。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

⑧到得第九株树下,奶奶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有几个?”

⑨我说:“因为开春时节,这树上开的净是谎花,倒是蛮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

⑩爷爷说过,园里这些桃树,尽是奶奶年轻时从娘家带来的苗儿栽下的,内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

⑪桃核揽回家里,直接搁在灶房里烧饭。我见过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顽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纹络清晰、深沉,酷似那个打鬼的钟馗的模样儿,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蓝,耐烧的程度不亚于优质煤炭。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

⑫那一座桃园,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离家从戎后辗转多地,多少往事都过眼云烟似的消散了,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这恐怕是缘于读书。

⑬田园诗祖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武陵渔人沿着桃花林行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眼前便展开了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美境界。此文确实好,可细想下去,总觉得有点儿玄虚,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源”与“园”不同,但每每读到《桃花源记》,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

⑭人生在世,读书实在是好,既能开阔眼界、展望未来,也能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美好的回忆,永远是滋润人心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12日15版)

16.(5分)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桃树生长过程 桃树开花 ①___________ 桃子成熟        
桃园往事 欣赏桃花 品尝桃子 和伙伴们一起吃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17.(4分)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1)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8.(2分)请联系文章题目“静静的桃园”,说说你对“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的理解。

19.(3分)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文意,你读懂了奶奶的“笑”了吗?你一定有话想替“我”对奶奶说。请写出你想说的话。

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

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

(四)(本题5分)根据阅读片段,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片段一】

吴用暗地想道:“这三个都有意了,我且慢慢地诱他。”……吴用道:“小生这几年也只在晁保正庄上左近教些村学。如今打听得他有一套富贵待取,特地来和你们商议,我等就那半路里拦住取了,如何?”阮小五道:“这个确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吴用道:“你们三位弟兄在这里,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这件事,非同小可的勾当。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目(目前,现在)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今有一个好汉姓刘名唐,特来报知。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因此特教小生只做买鱼,来请你们三个计较,成此一事。不知你们心意如何?”

(节选自《水浒传》)

【片段二】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节选自《水浒传》)

【片段三】

斯时史文恭出马,横杀过来。宋江阵上秦明要夺头功,飞奔坐下马来迎。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斗二十馀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撷下马来。……再说宋江同吴用说道,“未知此计若何?”吴用道:“……他若今晚来动我寨,我等退伏两边,却教鲁智深、武松引步军杀入他东寨,朱仝、雷横引步军杀入他西寨,却令杨志、史进引马军截杀北寨……”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节选自《水浒传》)

20.(1分)任务一: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水浒传》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黑旋风”是李逵等,选段中吴用的绰号是“___________”。

21.(2分)任务二:片段二中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

22.(2分)任务三:班级举办“读名著,评人物”读书交流活动。仿照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话,对吴用这个人物进行评价。要求:要有人物具体事迹,语言简洁,句式一致。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中描写了众多经典人物,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如:尼摩勇斗大章鱼,巧破厚冰盖,勇敢睿智;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共40分)

23.(本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话”是最常见的:与他人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与自然对话,有面对面对话、书信来往对话、网络对话,还有与天宫对话。可以与当下对话,也可以与过去或未来对话。

(1)请以“有意思的对话”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有的对话有意思,有的对话有意义,有的对话令我们警醒,促进我们成长,催我们奋进。请以“从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说起”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

参考答案

1.(1)     炼     绎     频

(2)C

(3)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或:通过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提liàn(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085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