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第04讲 诗歌鉴赏之体会诗歌情感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点四 体会诗歌情感
教材衔接:《我看》到结尾作者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常见类型: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壮志难酬、贬谪失意、离愁别绪、思乡怀人、生活杂感 鉴赏角度: 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字逐句分析 把握内容,将内容转化为情感。如内容为游览山村,情感往往可以表达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 用具体化的表述对情感进行概括,即给情感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以”伤感”为例:仕途失意的伤感、怀才不遇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思乡念亲的伤感等。 感知方式: 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经历、政治抱负、所处时代背景、文风等 咏物传情:意象、物象的特定意义 借景观情:景物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技法探情:比喻、用典、反衬、叙议结合、虚实结合等各种表达技巧 典故抒情:在语境中理解典故,注意典故的正用和反用 词语定情:善于发现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语 题材明情:咏史、咏物、羁旅、送别、边塞、田园等诗歌题材惯常表达的情感
|
笔记栏 |
例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 表现的情感 |
战前(首联) |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
战中(颔联、颈联) | ① |
战后(尾联) | ② |
例3、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水
杜 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1、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小题。
【甲】_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 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 【乙】_____望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
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
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练习2、古诗阅读。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宵:夜晚。
(1)诗歌第一句从________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________角度写战争之久。
(2)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厚,请你说说“悠悠”一词中所蕴含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
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例2、
①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
②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
例3、
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