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20126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义

2021-10-15 六年级上册 0 3,80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义

重点易错字读音

绷着脸(běng)   崎岖(qí)(qū)   叽里呱啦(guā)

嗖的一声(sōu)

会写的字

:“元”短撇到位,竖弯钩伸展开阔。  组词:日寇  倭寇

:左部上窄下宽,“刂”竖钩挺直。  组词:一副  副官

:“木”捺变点;“留”上部穿插避让。  组词:石榴  手榴弹

:左窄右宽。“单”下面的横要长。  组词:子弹  弹弓

:“仑”的撇、捺伸展,下部撇短小。  组词:抡起  抡圆

:上部扁平,横起笔要稳。  组词:籍贯  连贯

:“木”竖长,捺变点;“其”横画间距均匀。  组词:棋盘  棋子

:上部第五笔横要长,“心”重心平稳。  组词:悬念  悬崖

:“弓”扁而宽,撇为竖撇,竖为悬针竖。  组词:沸腾  沸水

:左窄右宽。“日”窄长,居于“门”正中。  组词:山涧  溪涧

:“雨”扁宽,四点匀称,要盖住“包”。  组词:冰雹  雹子

:“山”中竖较长;“乞”上部较短。  组词:屹立  屹然

:“兑”的点、撇呼应,下边撇不与右边交叉。  组词:愉悦  心悦

:“尸”撇向下长伸,“出”不宜过宽。  组词:委屈  屈就

 多音字

pēn(喷射)

pèn(喷香)

dàn(炮弹)

tán(弹琴)

bēng(绷着脸)

bèng(绷开)

bēng(绷带)

nǐng(拧开)

nìng(拧脾气)

níng(拧毛巾)

本节课重点字词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词语释义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文中指敌人掉下山涧死亡。

叽里呱啦:形容大声说话的声音。文中是贬义,指敌人鬼哭狼嚎的叫声。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坚强不屈: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近义词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险要—险峻      屹立—矗立      豪迈—豪放      依托—依靠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豪迈—胆怯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词语搭配

(集中)兵力        (险要)的地形        (浑身)的力气

(大举)进犯        (崎岖)的山路        (磨盘大)的石头

(英勇)奋战        (远去)的方向        (叽里呱啦)的叫声

(指挥)战斗        (胜利)的喜悦        (壮烈豪迈)的口号

(坠落)山涧        (敌人)的尸体        (坚强不屈)的声音

 词语拓展

含有近义词的词语: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冷嘲热讽   左顾右盼   志同道合

含有夸张的词语: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   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作者简介

沈重,中共党员,原名沈大经,浙江吴兴县人。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新张家口报》社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等。

 课文内容精析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结构图解

 写法探究

详略得当

“详略得当”即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写;而与中心思想有些联系,但是完全不写,又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的部分,就要略写。如本文作者详写了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反映了他们的悲壮与顽强;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场面也进行了详细描写,表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接受任务、引敌上山等则写得比较简略,做到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品味语句

1、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赏析】“一个多月”说明战斗持续时间长,侧面反映出战斗的激烈和艰难。所以“群众和连队”被迫转移,同时可以看出六班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2、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赏析】“沉着”“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的描写;“指挥”“吼”“抡”“瞄准”等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的描写。虽然五位战士歼敌时的神态、动作不同,但他们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是一样的。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赏析】从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语气和他简洁但坚定的语言“走!”中可以感受到作为班长的他在生死抉择面前的那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体现出战士们对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他们舍生取义的决心。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充分地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赏析】句子中的“眺望”与“望望”这两个词语不能对调。有两方面原因:①“眺望”指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望望”指看向不远处,此时敌人与五壮士之间的距离很近。②“眺望”表现出五壮士对主力部队成功转移的喜悦之情,对祖国和人民群众的不舍之意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而“望望”则充满着五壮士对敌人的憎恨和蔑视之情。

6、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赏析】“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语突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时的无畏和悲壮。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难点解析

1、五位战士为什么要利用险要的地形杀敌?

答:五位战士利用险要的地形,首先,是为了迷惑敌人,诱敌深入,使敌人误以为我军的主力部队在这里,紧追不放,从而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其次,出于对敌我力量的考虑,五位战士必须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实际情况下占有地形优势,从而歼灭敌人。

2第2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有群像描写,也有个体描摹。这一自然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是“点”的描写,这样的写法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既可以突出五位战士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精神,同时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3、文章最后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答:这声音”指的是五位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这口号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这种爱与恨,正是壮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源泉。我们能从“这声音”中感受到中国人民誓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4、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了“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他们为“壮士”。

5、“狼牙山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狼牙山五壮士”的“壮”表现在以下方面:(1)“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勇于受任。(2) “壮士”的“壮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3) “壮士”的“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4)“壮士”的“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5)“壮 士”的“壮气”一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6、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答:示例:狼牙山五壮士,你们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痛击敌人,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这种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学习。

 考试热点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第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义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义 https://www.0516ds.com/2012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