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6日
资源编号 93051

专题10 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2025-01-16 六年级上册 0 48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专题01字音辨析-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专题...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

专题10 课内阅读

复习要点概述:

六年级上册在复习什么是阅读?课内阅读需要掌握的技巧,本册的阅读目标有哪些等知识点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由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点面结合描写人物的好处;怎样有目的地阅读及常用方法;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围绕中心意思写;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艺术的美妙;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小标题等。

知识结构整合:

考试命题焦点:

“课内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占试题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也是知识与能力检测的必考题,它几乎包含了课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题型有词语的理解句的理解段的理解篇的理解,中心的把握几类。近年来,课文内容的考察越来越丰富,知识点包罗万象,除了常见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课文片段讲到的内容外,它还涉及了其他学科的许多知识与能力,例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抓好课内知识的复习与能力的提高,更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博览群书、留心生活、全面发展。

1.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很多课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革命斗士鲁迅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他“___________千夫指, ___________孺子牛”。《桥》中的老支书则是一位___________、              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同样,通过学习《伯牙鼓琴》我们知道,伯牙是善于弹琴之人,锺子期是善于听音之人。现在,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也比喻___________。

(2)这学期,我们结识了___________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惟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拳拳爱国之心;我们还从诸葛亮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丁香节(节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对于第1自然段引用诗句的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诗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B.为了进一步写出丁香的美丽。

C.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有助于理解内容,领悟丁香结的内涵。

(2)[教材核心题]从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可以看出,丁香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作者由此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要素]作者由花的“结”联想到心的“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结合自己的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是“结”。

B.告诉我们人生会遇到很多磨难,让人感到忧伤。

C.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都不平淡。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

②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日的而丧生)。(          )

(2)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了壮上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_的精神。

(4)选文既描写五壮士的群体表现,又抓住某个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刻面,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体现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4)用“   ”找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5)选一选。

A.气势逐渐增强   B.清幽舒缓   C.高昂激越

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

(6)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兄妹俩醒过神来之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兄妹俩的对话。【围绕“感受到的景色美、韵律美、人格美”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愿心—(          )          怕羞—(          )

熟识—(          )          盼望—(          )

(2)从“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闰土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填序号)

开国大典(节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想象可以描绘成三幅画面,试着用笔画一画,并给每幅画的意境配上画名。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一句话中体会出来?用“_______”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两次“吼”时的心理活动。

当老汉看到身为党员的儿子没有站在队伍的后面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似乎要喊”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本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读了题目会让你想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

A.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B.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C.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的可以再生,有的不能再生。

D.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但人类随意破坏,就不会再生了,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3)怎样才能避免文中这种可怕的局面发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1)横眉冷对  俯首甘为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知音  高山流水  知己或知音难觅  乐曲高雅精妙

(2)勤劳善良  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2.(1)B

(2)妩媚   印象派的画

(3)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专题10 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05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