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讲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20123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讲义

2021-10-14 六年级上册 0 2,76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讲义

 重点易错字读音

逶迤(wēi)(yí)   磅礴(páng bó)   泥丸(wán)

岷山(mín)

会写的字

:左窄右宽,“聿”横向笔画间距均匀。  组词:纪律  自律

:“山”略扁,“厓”各横画的间距要均匀。  组词:山崖  断崖

:左窄右宽。“氵”要略往左。  组词:过渡  渡船

:上宽下窄。上部竖稍向左撇,下部紧密。  组词:线索  绳索

 多音字

páng(磅礴)

bàng(磅秤)

nàn(灾难)

nán(难题)

héng(横线)

hèng(横行)

 本节课重点字词

逶迤  乌蒙  磅礴  金沙  云崖  铁索  岷山  尽开颜  万水千山

 词语释义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虚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之意。等闲,平平常常。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细小的波浪。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

磅礴:(气势)盛大。文中指山势高大、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文中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近义词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词语拓展

含有数字的词语:万水千山   千千万万   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采桑子•重阳》等。

 课文内容精析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结构图解

 写法探究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如本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势险峻难以攀越、水势湍急难以跋涉的重重困难,但红军战士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敢于藐视一切困难、勇敢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背诵段落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品味语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赏析】首联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勇敢顽强。“万水千山”一词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等闲”二字是“平常”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将困难轻轻一描,与“不怕”形成呼应,“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逶迤”和“磅礴”表现了山势之雄险,写出了红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 “泥丸”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很渺小况由此可以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诗人以两种感受互相对比,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更喜”“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难点解析

1、诗歌前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答: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品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的“腾”“走”这两个动词。

答:“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彰显。

3、品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暖、寒”这两个形容词。

答:“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这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弛有致。

4、《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答: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这五幅图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字里行间表现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长征,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如果让你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并为此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你会怎么写?

答:示例:见证长征的伟大奇迹,感受先烈的英勇情怀。

 考试热点

《七律·长征》一诗常以填空、默写的形式进行考查。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讲义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讲义 https://www.0516ds.com/20123.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