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古诗文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能体现松柏“本性”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等。
2.本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①。
名岂文章著②,官应老病休③。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②名:名声。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③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4.结合意象特点,展开合理想象,对本诗的颔联进行想象性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②。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③接舆④醉,狂歌五柳⑤前。
[注]①此为王维和好友裴迪唱和之作。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终南山下,山麓有王维的别墅。王维曾遭贬外放,晚年居于此。②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③复值:又遇到。④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以接舆喻裴迪。⑤五柳: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诗人自比陶渊明。
6.与“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两句蕴含的情感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本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辋川闲居的生活有哪些“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阑干:纵横错落。
8.这首诗写的是“早行”,虽诗中没有一个“早”字,但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早行”,诗中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都体现了一个“早”字。
9.请赏析“稻田深处草虫鸣”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愁绪,这里运用了_______手法,传达了诗人_______的情感。
1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你觉得重复吗?请结合诗意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原早秋①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2.首联的“歇”字用的巧妙,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诗都用“流水”来表达情感,颇有异曲同工之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①,青旗沽酒趁梨花②。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②梨花:梨花春,酒名。
14.诗人笔下的《杭州春望图》,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_______为主色,又以“红裙彩绫”、“_______”等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
15.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都描写了杭州春天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杭州春日美景同样的情感。但两诗的最后一联采用的抒情方式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亲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诗人自谦之词。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首联“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一个“抱”字就极富韵味,采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出_______的情态。
(2)本诗中,诗人向我们展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生活的悠游闲适,而在尾联中,诗人的感情却转为凄婉。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独酌①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②饮,影徒③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①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清高宗敕评此诗: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②不解:不懂。③徒:空。
(1)小洪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里读出了热闹之意,小兰则读到了一种冷清。你觉得是热闹还是冷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探析本诗和《渡荆门送别》里,李白借“月”分别表达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黄庭坚《登快阁》,完成题目。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②已为佳人③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这里指琴。③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指正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白眼,表示轻蔑。
(1)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颔联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澄江月明等画面,表现出景物_______的特点,也映照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
(2)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这首诗与《与朱元思书》所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本诗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吴均和黄庭坚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过襄阳楼
唐·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多以“庾公楼”咏主客欢娱相得。
2.小轩认为“每日楼前信马行”中“信”可以改成“骑”,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雅读到尾联时,不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提到“王粲”“庾公”,请你答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梅咏①
[唐]张九龄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②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③,飘荡复谁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当时张九龄因受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②那:奈,怎奈。③尚尔:还是那样。
4.《新华字典》中对“怜”的解释有:“①可怜,同情。②爱,喜爱。”请为诗中加点字选出适合的义项,并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诗品汇》中评价张九龄的诗风“雅正冲澹”,即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慨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亭亭 劲(端正)(任答两词) 2.①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②借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③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解析】《赠从弟(其二)》通过描写山上松树在寒风中的坚韧与傲然,展现出一种不畏严寒、保持本色的精神品格。诗人以松树的品性比喻人生的坚毅和不屈不挠,意在勉励从弟要像松柏一样无惧困难,坚守本心,永存节操,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殷切的希望。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