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1.《周礼》中记载,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辨别土壤的优劣,观察不同土质所适宜生长的农作物,而后进行种植,如黄色土壤适宜种植谷物类作物。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
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
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跨学科·民谣与历史】2.《齐民要术》一书整理了古书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并丰富农民的生产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D.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跨学科·历史解释】3.下面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的部分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这说明这本农学著作( )
A.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B.强调生产技术要不断更新
C.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4.祖冲之祖籍范阳道县(今河北涞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世界文化名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188号小行星,被国际组织批准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的成就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是(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B.改进了造纸术
C.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由朝廷正式颁行
D.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5.“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得成果是( )
A.造纸术 B.《大明历》 C.圆周率 D.印刷术
【新素养·历史解释】6.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以书写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在我国历史上书法家辈出,流派各异,精品荟萃。其中时人称其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称他为“书圣”,他是( )
A.王羲之 B.钟繇 C.顾恺之 D.曹操
【跨学科·艺术与历史】7.如图所示的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悠久的书法”活动课的鉴赏、临摹内容。对此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作品使书法成为艺术
B.西晋读书人以此为标准书体
C.这是东晋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
D.作品体现了苍劲厚重的格局
【跨学科·艺术与历史】8.绘画艺术反映社会风貌。观察下列《女史箴图》(摹本·局部)、《洛神赋图》(摹本·局部),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
A.人物特征 B.名山大川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兽
【新素养·历史解释】9.下面为某位同学所作专题梳理的部分内容,其中①②③处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
A.①钟繇②《张猛龙碑》③贾思勰 B.①钟繇②《兰亭集序》③顾恺之
C.①颜真卿②《兰亭集序》③顾恺之 D.①颜真卿②《洛神赋图》③顾恺之
【跨学科·考古与历史】10.下列文化遗产中,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又吸收外来宗教造型特点的一项是( )
A.良渚古城 B.秦陵兵马俑 C.都江堰 D.云冈石窟
【素养综合训练】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请依据下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1.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提到“起自耕农,终于醯醢((用鱼肉制成的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从编写的目的可看出作者( )
A.重农抑商 B.关注民生 C.重文轻武 D.尊重规律
3.《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中的生产理论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反映出贾思勰( )
A.重视农业生产 B.改进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C.总结生产技术 D.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在书中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充分利用土地 B.要重新选育良种 C.要改进生产技术 D.要顺应天时地利
5.如下目录节选表明这本书是( )
卷一 耕田第一 收种第二 种谷第三
卷二 黍称第四 粱秫第五 大豆第六 小豆第七…… …… 卷五 养蚕 第四十六…… 卷六 养牛、马、驴、骡第 五十六 相牛、马及诸病方法……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兰亭序》
6.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7.祖冲之采用多年观测和计算的数据,编制《大明历》;贾思勰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在研究前人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据此可知,他们具有( )
A.艰苦奋斗的节约意识 B.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
C.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8.南朝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不虚(凭空)推(推崇)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据此可知,祖冲之具有( )
A.艰苦奋斗的节约意识 B.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
C.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9.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
10.下面是某历史小组在学习某一历史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时收集到的素材。处于同一时期的成就还有( )
A.“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B.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C.刻有武王牧野伐纣过程的利簋 D.《韩熙载夜宴图》
11.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竹简布帛的应用
C.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纸张使用的推广
12.顾恺之博学多才,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史箴图》是他的原创代表作 B.他画作中的人物传神并富有个性
C.山水画是他最为擅长的绘画类型 D.他的处世哲学受到了法家的影响
13.如图是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五号墓《采桑图》,图中描绘了两位着装打扮为少数民族的女子采摘桑叶的场景,鲜卑本是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壁画却刻画其从事农业活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该图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等级观念逐渐严重 B.缫丝技术不断进步
C.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14.《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曹植形容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世有多位画家依据此赋创作作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东晋画家顾恺之也曾依据此赋作画《洛神赋图》
B.顾恺之流传后世的作品《洛神赋图》是真迹
C.他画的洛神可以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
D.《洛神赋图》一定是画在纸上的,因为东晋时已经有了“蔡侯纸”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观察不同土质所适宜生长的农作物,而后进行种植,如黄色土壤适宜种植谷物类作物”说明农业生产应根据不同土壤种植不同的作物,体现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土壤,没有提及节气和农时,排除AB项;题干强调的是土壤,没有涉及生产技术和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
2. A
【解析】根据题干“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和结合所学可知,这部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A项正确;题干体现了该书内容的丰富,没有提到语言描写,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一本农书,是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艺术水平高的说法不合适,排除C项;题干中看不出传播范围广,排除D项。故选A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