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跨学科·统计图与历史】1.以下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示意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专卖
【新素养·历史解释】2.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3.如表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这反映了( )
皇帝年号 | 公元纪年 | 郡级行政区 |
汉高祖十二年 | 公元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 | 公元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元六年 | 公元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 | 公元前106年 | 108郡、国 |
A.郡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C.中央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 D.王国控制区域日益扩大
【新素养·唯物史观】4.货币因社会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如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请分析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秦半两 汉五铢钱
A.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新情境·史料】5.汉成帝时,管理铁的冶铸机构铁官共49所,其中山东12所,江苏7所,河南6所,陕西、山西各5所,河北4所,四川3所,安徽、甘肃、北京、辽宁各1所,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这表明(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国家疆域非常辽阔
C.冶铁业的快速发展 D.冶铁经营权国有化
【新素养·历史解释】6.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子西域许多国家
C.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D.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新素养·时空观念】7.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他统治期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 公元前136年 | 公元前129年 | 公元前127年 | 公元前118年 | 公元前87年 |
即皇帝位 | 置五经博士 |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 颁布“推恩令” | 下令铸造五铢钱 | 崩,葬于茂陵 |
A.开创了皇帝制度 B.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C.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 D.废除了丞相制度
【新素养·史料实证】8.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B.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C.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新情境·图片与历史】9.下列图片有助于学习( )
汉代讲经图 西汉长安大学复原图
A.儒学在汉武帝时的地位 B.百家争鸣对汉朝的作用
C.汉武帝从小只接受儒学 D.“推恩令”施行的背景
【新素养·历史解释】10.西汉强盛起来后,汉武帝派精兵反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漠北战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却引起 “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眼前家园九万里,守业更比创业难。
(1)结合材料,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从材料中找出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3)“眼前家园九万里,守业更比创业难”,对汉武帝来说,要想“守业”在思想上还有哪一难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恢复郡县制 B.实行休养生息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三省六部
2.汉武帝时期,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措施有利于( )
A.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B.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
C.“推恩令”的实施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3.下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4.“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这句诗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赞美了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汉武”前期出现在如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A B.B C.C D.D
5.甘肃敦煌郡悬泉置简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当地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未经许可将一匹产后母马借出私用,导致刚出生的小马死亡。之后监察部门巡视问责,这名官员与借马者全部被免职。与这则故事强调了汉代( )
A.严格的刺史制度 B.盐铁专卖制的推行
C.承袭秦朝郡县制 D.“推恩令”的实施
6.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这一作法( )
A.全面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D.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7.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随后又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又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上述这些举措( )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8.分析图1、图2,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秦始皇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流通全国,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A.汉朝传承了秦朝的铸币技术 B.货币种类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汉朝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币制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9.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在中央设立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事务,在郡县设立盐、铁官负责盐铁的产销。民众若私自煮盐铸铁,则要受到钛左趾(在脚趾挂铁钳)的处罚。盐铁专卖制度旨在( )
A.打击不法商贩 B.增加财政收入
C.推动盐铁生产 D.削弱王国势力
10.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他的所谓一统,就是损抑诸侯,一统乎天子,并使四海“来臣”。今“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建议(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1.西汉中后期的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内容主要为《论语》《诗经》《春秋》等,还出土了一组以孔子形象为主题的衣镜。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当时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C.北击匈奴取得巨大胜利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下侧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汉文帝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汉光武帝实现中兴
13.下图所示内容共同佐证了汉武帝时期( )
汉长安太学遗址复原图 汉武帝茂陵的“仁义自成”瓦当
A.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推崇 B.丝绸之路得到开辟
C.小篆开始成为统一的文字 D.“推恩令”得以实行
14.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
人物 | 措施 |
秦始皇 |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
汉武帝 |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
A.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巩固和发展
C.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D.彻底消除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
A.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西汉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D.儒家思想的传播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图,任选中国古代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通史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事,依此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事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示例】具体史事:①郡县制;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
观点: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论述: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政治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秦朝推行一系列措施巩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事和观点。)
17.知识的体系化及历史叙述。
汉武帝 大一统 推恩令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鼎盛时期 |
请利用表中的词汇,写一段连贯的文字。(提示:分析这些词汇的关联:回顾所学;表述成文)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根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得出西汉时期,封国所辖的人口和郡数量超过中央。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了中央的统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王国问题成功解决,巩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汉武帝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排除D项。故选A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