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7日
资源编号 103828

第16课 三国鼎立-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09-07 七年级上册 0 43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16 三国鼎立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1.官渡之战后,曹操创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的“壮心”指(    )

A.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

B.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

D.发展经济,促进民族交融

【新素养·史料实证】2.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中的这段材料里的“太祖”指的是(    )

A.齐桓公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新素养·历史解释】3.在东汉末年的封建军事集团的割据争雄中,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B.奖励农耕,取得民心

C.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D.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4.小史同学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做了如下笔记,可见,他正在学习(      )

东汉末年,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打曹操,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实力相对较弱,只率了2万主力迎敌。最后,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了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新素养·历史解释】5.一次战役的胜负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时局,下表中的战役对时局的影响是(    )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曹魏政权的建立

【新素养·时空观念】6.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公元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在下图年代尺中,这一史实应该出现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跨学科·地理与历史】7.如下图的历史手抄报设计,其空白框中填写的标题应为(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跨学科·图示与历史】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新情境·链接课本】9.如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    )

A.民族关系治理       B.军队力量建设       C.海外贸易发展       D.区域经济开发

【新素养·唯物史观】10.“曹操性格凶残、奸诈;但他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应(    )

A.依据史实,全面评价

B.相信史书,不用思考

C.关注缺点,轻视成就

D.侧重成就,忽略过失

【素养综合训练】11.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领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从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找出刘备和孙权建立的政权,把政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3)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据此,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公元200年,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2.在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切断了袁绍的粮道,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借助于对手军心不稳时机,对其主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争(    )

A.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的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的原因是(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B.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4.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昌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曹操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5.漫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历史。如图漫画中,曹操的目的是(    )

A.促进民族交融        B.镇压黄巾起义        C.获得政治主动        D.建立魏国政权

6. “看图说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7.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枭雄辈出的时代。“三顾茅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是指(    )

A.曹操、刘备、关羽

B.刘备、诸葛亮、曹操

C.刘备、曹操、孙权

D.诸葛亮、关羽、孙权

8.《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中这样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材料中的描述不包含赤壁之战的(    )

A.人物                      B.经过                      C.结果                      D.评价

9.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胜败的主要因素,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谋得当

②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

③两场战役中曹操都制定了正确得当的战略战术

④都巧妙的运用火攻

A.①                         B.②                         C.③                          D.④

10.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B.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孙刘联军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割据的状态

11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 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    )

A.主要缘于南方政局动荡不安

B.有利于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

C.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

D.大大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2.《后汉书·袁安传》中写道:“昔高祖初起,地不过千里,卒能席卷天下,分裂山河,成王业者,何也?夫以区区之地,乘时而动,因利而制权,是以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如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A                          B.B                           C.C                           D.D

13.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   “尽除荆州民租税”。此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这些措施(    )

A.旨在巩固统一

B.促进了农业发展

C.拓宽税收来源

D.缓和了民族矛盾

14.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以下关于三国时期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实现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争祸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C.出现政权并立,造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民族冲突加剧,不利于民族交融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后曹操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因此他意图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曹操的壮心是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B项正确;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统一黄河流域,排除A项;曹操始终没有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的是曹丕,排除C项;曹操是致力于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非促进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客观上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 B

【解析】据材料中“宜奉天子以令不臣”,指的是毛玠向“太祖”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经济上曹操同样采纳毛玠的建议,“修耕织,蓄军资”,采用屯田制,解决流民生计,筹集军粮,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因此,“太祖”指的是曹操,B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与材料中的“太祖”不符,排除A项;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https://www.0516ds.com/103828.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