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素养·史料实证】1.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了(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东晋偏安江南导致政体混乱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
【跨学科·语文】2.《晋书》里说:“(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这体现了东晋时期( )
A.外戚宦官势力强大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新素养·历史解释】3.王导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材料反映了( )
A.王导主张健全法治
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
C.东晋豪门势力衰落
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
【新情境·漫画与历史】4.下图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5.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势力强盛,王导把持政治,王敦致力于军事。司马睿举行登基大典时,还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 )
A.王导、王敦兄弟才能杰出 B.司马睿善于用人
C.世家大族影响朝政 D.东晋政权稳定
【新情境·图示与历史】6.如图是东汉以后政权更替示意图,对该图的解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东汉和西晋是全国统一王朝 B.西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
C.西晋与东晋曾呈现南北对峙 D.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政权很多
【新素养·时空观念】7.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权更迭频繁 C.社会相对稳定 D.经济发展快速
【新素养·史料实证】8.魏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改进;手工业技术显著进步;造船业兴旺,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000吨)的大船;商业和城市繁荣,南朝萧梁时建康(今江苏南京)拥有140余万人口,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 B.商品经济的兴盛发展
C.繁荣开放的海外贸易 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跨学科·数学】9.下图所示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地区社会秩序安定 D.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
【新情境·图表与历史】10.下列表格材料反映该时期( )
东晋南朝时期汉水流域移民来源
今省份 | 河南 | 陕西 | 四川 | 山西 | 安徽 | 甘肃 | 河北 | 山东 | 合计 |
侨县数 | 17 | 34 | 18 | 2 | 5 | 7 | 8 | 1 | 92 |
所占比重(%) | 18.47 | 36.95 | 19.57 | 2.17 | 5.43 | 7.61 | 8.69 | 1.09 | 100 |
A.南方经济落后 B.北方经济凋敝 C.北方人口南迁 D.南方社会稳定
【综合素养检测】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俄,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
材料三 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1)据材料一,《汉书》所记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八姓入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变化。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1.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政权形势图,对这一政权描述正确的是( )
A.王室衰微,诸位争霸 B.休养生息,巩固一统
C.短暂统一,民族内迁 D.“王与马,共天下”
2.)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同时渗透出诗人对王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诗中所述朝代的都城在当时称为( )
A.长安 B.南京 C.建业 D.建康
3.从公元420年到589年,我国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下列关于南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梁武帝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 B.成都是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C.齐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D.南朝时的四个朝代均建都建康
4.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其主要原因是( )
A.南迁的北方人偏安东南 B.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C.所有人民都不愿北伐 D.军队战斗力弱
5.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民族关系融洽 B.政权更选频繁
C.社会相对稳定 D.经济发展快速
6.420年,刘裕废晋自立,此后至589年,江南地区有四个政权相继更迭,总称南朝,下列不属于南朝政权的是( )
A.陈 B.晋 C.齐 D.宋
7.东晋南朝时期的市场,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的临时集市“草市”,与周边少数民族交易的“夷市”等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的兴盛 B.分裂局面已经结束
C.商业活动的频繁 D.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8.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图漫画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你认为司马睿于在317年重建晋王朝应该表述为( )
A.3世纪初 B.3世纪末 C.4世纪初 D.4世纪末
10.七年级某班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对该图所示历史时期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C.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1.东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D.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12.以下是《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不同记载。这一变化反映出(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无积聚而多贫。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
A.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D.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经验丰富
13.从汉末至东晋,中原士民南迁长江流域;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民众又继续南迁。“北人南迁”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 )
A.激化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B.将战乱转移到长江以南
C.造成了北方长时间的战乱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4.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 )
A.粮食作物的高产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商品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15.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
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依据题干“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和所学可知,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 支持东晋的统治,D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江南政体混乱,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排除C项。故选D项。
2. C
【解析】根据材料“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权力增强,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国家宰相大多都出自门阀士族中,C项正确;外戚宦官势力强大是东汉时期的政治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皇权被削弱,而不是中央集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