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
衔接点02:拓展阅读之《世说新语》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豫州刺史要判州刺史事是宋武帝刘格之弟刘道怜之子,被封为南通公,后过继给叙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去世后,被朝延追赠为司空,道号康王。他一生简素寡欲,爱好文学,编篆了《典叙》《集林》《宜验记》《后汉书》《击明录》《徐州先资传》《江左名士传》和《宋临川王义庆集》等多种著作,这些书大都已经亡佚了。他的生平事迹 在《宋书》和《南史》本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二、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三、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皇权式微(衰微,衰败),宦官、外戚交替专权,党争激烈,当时一些不愿随波逐流、独立不羁的官僚士大夫品评人物、抨击时政,时称“清议”。这些清流名士后来多遭受“党锢”之祸,丢官丧命,牵连九族,使得许多刚正不阿之士对政治丧失了信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
末年,司马昭专权,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当时的皇帝曹髦máo就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皇位。对于司马氏集团的政治野心和专权、篡权行为,不少正直之士是极为反感的,但是又不敢刚正直言,以免在改朝换代之中像清流之士一样遭受杀身灭族之祸。他们慑于统治者的淫威,为了保全性命,于是就开始回避现实,不谈政治,明哲保身,甚至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讲自己不想讲的话,行为放荡不羁,“皆以任放为达”,这种处世之道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
五、作品概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六、作品主题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艺术特色
①《世说新语》采取分门录事的体制。全书分三十六门,各门的排列大致遵从由褒到贬的次序:褒在前,贬居后,愈往前愈褒,越往后越贬。《世说新语》每一门中的故事,性质相似,所写人物有同有异;每个人物的言行,散见于各门之中。由此,其所写人物与各门互为经纬,形成一个蕴含六百多人的人物画廊。读者既可以由其具体的门类加强对某一方面内容的认识,又可以将每个人物在各门中的故事综合起来,窥见其完整的艺术形象。
②《世说新语》涉及各类重要人物有数百人,包括帝王、卿相、士庶、名媛、僧徒、隐士等,注重描写人物的形貌、才学、心理,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夸张描绘,善于运用对比突出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③《世说新语》长于记言记事。此书主要记载东汉后期至晋宋间的一些名士的言行逸事,表现了魏晋士族社会的波谲云诡和士林精英的心灵悸动。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影响极大。其记言的成分多于记事。《世说新语》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水、余味无穷著称于世,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塘称鬼斧神工,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佳言名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③郡:此指城。④败义:毁坏道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今死矣,子可去 去:去掉
B.贼既至 至:到了
C.不忍委之 委:丢下
D.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则短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③,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⑤,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誉:美好的名声。②钟繇【yáo】:曾任尚书郎、御史中丞,后为魏太尉、太傅。③战战惶惶:形容戒慎畏惧的样子。④浆:水。⑤战战栗栗:形容畏惧谨慎的样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少有令誉( ) ②魏文帝闻之( )
③毓对曰( ) ④复问会( )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毓面有汗 卿何以不汗
B.汗出如浆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回也不改其乐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D.魏文帝闻之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卿 面 何 以 汗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境,具体说说钟毓、钟会两人中,你更欣赏谁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刘庆孙①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②,唯庾子嵩纵心③事外,无迹可间④。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⑤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⑥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刘庆孙:西晋大臣,在太傅司马越的官府中任长史。②构:陷害。③纵心:放开心思,不关心事情。④间(jiàn):进谗言。⑤换:借。⑥帻:头巾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概括庾子嵩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与之俱 俱:一同,一起
B.为乡里所患 为:被
C.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彰:表彰
D.始知为人情所患 患:痛恨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以情告/故人具鸡黍
B.终无所成/君子成人之美
C.或说处杀虎斩蛟/或王命急宣
D.且人患志之不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根据文言文材料内容,下列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处年轻时凶狠强悍,经常在村里打架。
B.周处入水杀蛟龙,三天三夜都没有上岸,义兴的人以为他死了。
C.那个劝说周处杀虎斩蛟的村民是希望周处给村人留下好的印象。
D.周处听清河先生的话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蓝回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②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鸡子:鸡蛋。②数:数落。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食鸡子( ) (2)举以掷地( )
(3)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 (4)瞋甚( )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朗读语段,设计符合情境和人物特点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填在横线上。
(1)王蓝田“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蓝田“正色面壁不敢动”,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2.(1)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2)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
3.示例: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诚的友情,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为: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去:离开;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