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点06:新课预习之《狼》-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统编版 新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21日
资源编号 103085

衔接点06:新课预习之《狼》-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统编版 新教材)

2025-07-21 七年级上册 0 32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统编版 新教材)
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统编版 新教材): 衔接点01:新课预习之《世说新语》二则-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

2025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

衔接点06:新课预习之《狼》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用“狼”做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土,世称聊斋先生。他童年随父读书,青年时热衷于科举。19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考中秀才。但从此以后,科场不利,始终未得一第。43岁时补廪膳生。51岁时到济南参加乡试,不料第二场抱病退场,结果落第而归。从此,他绝迹科场,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76岁逝世。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

3.写作背景

明末清初时,汉人有两种人生态度:一方面是抗清反满的遗民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松龄受到这两种态度的影响,所以有了《聊斋志异》一书。

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求取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一生,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通过谈狐说鬼,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批判。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志怪,就是记录怪异。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本解读

1.读准字音和停顿。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本解读

原文 注释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有)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

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层解】第一部分第一层(①),故事的开端—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

一狼仍从。【2】复投之,后狼止

另一只狼仍跟从。再拿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

而前狼又至。【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是两只狼像

并驱如故。【4】

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层解】第一部分第二层(②),故事的发展—屠户惧狼。表现了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5】顾野

屠户非常困窘,担心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

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中有一个麦场,场主把柴草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6】狼不敢前,

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

眈眈相向。【7】

瞪眼朝着屠户。

【层解】第一部分第三层(③),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屠户御狼。表现了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1. [屠]屠户。

2. [止]仅,只。

3. [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

连接、紧跟。

4.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 [从]跟从。

6.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

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 [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8. [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9. [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

11.[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2.[弛]解除,卸下。

13.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8】

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9】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身已半入,

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11】

入一半,只露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2】

了它。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层解】第一部分第四层(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屠户杀狼。表现了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第一部分(①~④):记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

几何哉?止增笑耳。【13】

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二部分(⑤):议论,点明故事主题。

14.[少(shǎo)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瞑]闭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Ì文句解读Ì

【1】第①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一个屠户卖完肉,在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紧追不舍的情景。简单几笔,写出了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为后文做铺垫。

【2】体会“止”“从”的表达效果。

一“止”一“从”,写出了狼贪婪、狡诈的本性。

【3】“复投”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

体现了屠户抱有侥幸心理,对狼一再妥协退让。

【4】骨头扔完了,两只狼却“并驱如故”,屠户的迁就策略失败,他没有了可以引开狼的东西,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人入胜。

【5】“大窘”写出了屠户危险的处境。屠户在危急关头,考虑如何防止“前后受其敌”,转退为守。

【6】“顾”“奔倚”“弛”“持”,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屠户当机立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说明屠户已经认识到狼贪婪凶残的本性,做好了与狼搏斗的准备。

【7】“狼不敢前”说明屠户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这是敢于斗争的初步成果。

【8】在紧张的气氛中,两只狼的反常行为让屠户捉摸不透,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屠户虽不明白狼的用意,但抓住机会,趁机“暴起”,果断出击,杀了那只“意暇甚”的狼,屠户的做法表现了他的随机应变和勇敢机智。

【10】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屠户具有较高的警惕性,另一方面表现了狼的狡诈。

【11】屠户没有松懈,由防卫到勇敢出击,连毙两狼,痛快淋漓。

【12】这句话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说明屠户明白了前面的狼假装睡觉的原因。作用是照应前文,解释了之前两只狼的反常举动。

【13】最后这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Ì 思考屠户胜利原因

(1)丢掉幻想,树立了与狼搏斗的思想。

(2)观察环境,占据有利地势。

(3)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4)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除恶务尽。

三、人物形象

鲁迅曾评价《聊斋志异》是“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在蒲松龄的笔下,鬼怪动物不仅有各自的特点,还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是奇异。本文中,作者是怎样写狼的呢?

词句 描写角度 心理 特点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动作 紧跟其后,伺机吃人 凶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动作 穷追不舍,不甘罢休 贪婪、凶残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作、神态 有所顾忌,审时度势;

威慑屠户,放弃抵抗

凶残、狡诈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动作、神态 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麻痹屠户,放松警惕

狡诈、阴险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动作 诱敌包抄,前后夹击 凶残、狡诈、阴险

“屠户”形象

词句 描写角度 心理 特点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心理、动作 紧张害怕,迁就、侥幸 怯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心理 恐惧至极,认清狼性,面临生死抉择 怯懦
顾野有麦场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动作 情急之下,认清地势,放下幻想,绝地反击 勇敢机智

沉着冷静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动作 不为迷惑,抓准时机,出其不意,直击要害 沉着冷静

勇猛果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动作 保持警惕,小心谨慎 细心谨慎

机智冷静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动作、心理 恍然大悟 机智勇敢

果断能干

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基础知识

  1. 一词多义
有剩骨(副词,仅,只)

一狼得骨(动词,停止)

恐前后受其(动词,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敌意思)

盖以诱(名词,敌人,这里指屠户)

狼不敢(动词,上前)

其一犬坐于(名词,前面)

暇甚(名词,这里指神情、态度)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企图)

骨(介词,把)

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连词,来)

恐前后受敌(代词,指狼)

场主积薪中(代词,指麦场)

屠乃奔倚下(代词,指柴草堆)

一犬坐于前(代词,指狼,可译为“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代词,指屠户)

奔倚其下(副词,于是,就)

悟前狼假寐(副词,才)

(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代词,指狼)

而两狼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禽兽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积薪(xīn) 屠大窘(jiǒng) 狼亦黠矣(xié)

B.假寐(mèi) 目似瞑(míng) 缀行甚远(chuò)

C.少时(shǎo) 意暇甚(xiá) 眈眈相向(dān)

D.苫蔽(zhān) 露尻尾(kāo) 意将隧入(suì)

2.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3.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A.“黠”读作xiá;B.“缀”读作zhuì;D.“苫”读作shàn;故选C。

2 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含义。

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

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衔接点06:新课预习之《狼》-2025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预习(统编版 新教材) https://www.0516ds.com/103085.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