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资源编号 100395

广东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5-22 七年级下册 0 43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广东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5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乡愁是古诗的一大主题,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木兰渴望归乡和亲人团聚的朴实心愿;李白夜闻笛声,唤起浓浓思乡情,由已及人,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信仰,它早已沉淀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财富,内化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不竭动力。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无数可爱的仁人志士踏荆棘而来,为后世开辟道路:曾记否,闻一多 斥特务,(1) qì chōng dǒu niú震华天;曾记否,志愿军赴朝抗美展(2)qì pò,浴血奋战保家国;曾记否,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 扬国威……谁是最可爱的人?(3)dāng zhī wú kuì,就是那些在战争年代从未消散的坚毅的身影,他们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至今熠熠生辉。吾辈青年更应铭记他们 的事迹,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肯奋斗、敢担当、能吃苦、有理想的好青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qì chōng dǒu niú ( ) (2) qì pò ( ) (3) dāng zhī wú kuì ( )

3.(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B.慷慨淋漓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C.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D.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4.(2分)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好青年。

B.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肯奋斗、敢担当、能吃苦的好青年。

C.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D.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做肯奋斗、敢担当、有理想、能吃苦的好青年。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汉字之美,美在形义结合,意蕴隽永。“老”在上,“子”在下,写就天底下最大的一个字——孝,也写尽“子扶老”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孝”是华夏儿女最为推崇的美德,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沉积。

材料二:2023年10月开始,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初一(6)班的教室,多了一位71岁的奶奶,她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听讲,有时会拿着扫帚打扫卫生……这位奶奶名叫韩树芳,是教师孙元金的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和孤独症。经学校同意后,孙元金带着母亲来到工作岗位。了解情况的家长们纷纷表示,“孙老师的事迹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庆幸有这样的老师,他照顾母亲的事情让孩子受到教育,知道重视亲情和怎么孝顺父母了。”

(选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2024.04.09)

5.(2分) “孝”,小篆写作,就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可谓子承老也。“孝”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

6.(2分)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仿照划线的句子补写句子,突出孙元金老师的“孝亲”事迹的教育意义。

孙元金老师,如山行孝道,坚守对母亲的深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8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7.(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

③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

8.(2分)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

9.(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不知其人,视其友。

10.(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亦 与 之 化 矣

11.(2分)【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2.(4分)【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如果说,传统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关注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美育更强调人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更重视人情感世界的丰沛和意义世界的建构。美育既可作为普及性的艺术人文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之中。美育有别于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载体和路径更为广泛,艺术人文经典作品的鉴赏、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体验、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的游览等,校园之中乃至天地之间但凡有美之处,无不具有美育的意义。只有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中的整体性美育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涵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浩瀚的精神世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刊载于2023年7月18日,有删改)

材料二: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美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2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

(刊载于2022年6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②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③当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刊载于2023年6月1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要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之作。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重在培养兼收并蓄、融通古今的博大胸怀。近年来,馆校合作项目精彩纷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美育落实落地、让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应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等,立足中华历史文脉,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拓展着大众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

(刊载于2023年7月16日,有删改)

13.(3分)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育是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其载体和路径不如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广泛。

B.有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青少年的美育重要,是因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

C.当前应树立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为美育的重点。

D.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文化遗产都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

14.(3分)七年级(1)班的小诗同学看完这几则材料后,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请你结合“材料三”,帮小诗向学校、家庭、教育局各提出一条关于“美育”的建议。

15.(4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老师提到,学校打算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并在艺术课中融入文化遗产元素,但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会挤占文化课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学校还在考虑当中。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

参考答案

1.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出淤泥而不染 落红不是无情物 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 气冲斗牛 气魄 当之无愧 3.B 4.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广东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0395.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