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资源编号 100392

福建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5-22 七年级下册 0 77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福建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5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木兰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浓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3)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大意是说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4)晚春时节,野外百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让人不禁想起韩愈的《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翻开中国神话的“档案”,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乐于求索未知的心态,一种敢于追求梦想的气①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甲) ——“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丁) 。“天问”工程的启动,(乙)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丙),② qiè而不舍,持③奋斗。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甲、乙、丙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揭晓 彰显 薪火相传 B.传承 彰显 生生不息

C.揭晓 表明 薪火相传 D.传承 表明 生生不息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丁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小文在假期阅读《骆驼祥子》时,发现和上学期阅读的《西游记》有一个共同点——变。请仿照示例,从这部书中任选一个人物,撰写一段相似的批注。

示例:孙悟空原本是个任性要强,敢于龙宫夺宝,敢于挑战天宫,自称“齐天大圣”的叛逆之人,但经历了被压五行山和陪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后,变得不再莽撞浮躁,而是做事沉稳、为人有责任心。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7分)

落梅

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①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力主抗金,屡遭朝廷主和派排斥。②风饕(tāo):寒风逞威。③东君:传说主管花木生长的春神。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雪虐风饕”描写了寒风逞威,冰雪肆虐,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B.梅花的一身“凛然”,这种气节,被诗人赞为“花中气节最高坚”。

C.“过时自合飘零去”指梅花的飘零,是因为时节的缘故,有无奈、伤感之情。

D.“耻向东君更乞怜”中“东君”:指传说主管花木生长的春神,这里借喻朝廷。

5.这首诗刻画通过梅花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情操。请结合注释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16分)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①燕:孙之蔚之子孙燕。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

B.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

C.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

D.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义
惜书之甚 联系成语:相去甚远 (1)甚:
不妨更买一本 查阅字典选择义项

更:①改正,改变;②再,又;③更加,愈加;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2)更:
止有此器 关联教材:止有剩骨 (3)止: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9.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

书信篇目 书信对象 共同话题 书信目的
《诫子书》 儿子 (1) (2)
《示儿燕》 (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①那一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初春,道路泥泞。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②一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祈求搭车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驾驶室里已经有人了!”司机愤愤地说。“我蹲货厢里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货厢里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③那个人挡在车前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④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假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后把他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⑤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我小声说道,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我有个法子。”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⑥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

⑦“师傅,他还在偷……”我惊恐万状。“放心吧!”师傅嘴角显出隐隐的笑意,又向青年大喊了一声:“到了,你可以下车了。”我们到一个兵站,兵站里住着边防士兵。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谢谢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⑧“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我爬上大厢板,只见我的提包,安适地躺在幽黑的轮胎之中,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⑨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如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瞬间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司机也在一旁,呆立良久。

10.请以“我”的视角,概括文章内容。(3分)

搭货车回家,路遇青年求搭车,帮他说情→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提包无损,意识到误解,满心愧疚。

11.下面两个句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任选一句进行批注。(6分)

①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

②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批注第_________句,我的批注是:_________

12.结合全文,分析“青年”这一人物形象。(5分)

13.有人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有没有走出这座“大山”。(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B.作者用想象还原“李陵降敌”后朝堂上君臣对话的场景:群臣怯懦顺从汉武帝,司马迁却说了公道话,汉武帝震怒。这个场景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明辨是非,陈述己见:李陵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本文是人物评传,作者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论紧密结合,把自己的感情自然融入作品中,升华了人物精神,深化了文章主旨。

15.“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炼狱淬火”和“提升精神”分别指什么?(4分)

16.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常用人称变化、整齐的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抒情。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找出并抄写这样的语句,分析其抒情效果。(5分)

…………

参考答案

1.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柳、情、凭、紫、芳。

2. (1) 魄 锲 续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气魄:qì pò,指某人或某事物所具有的非凡气势、胆识或魄力,也可形容场面宏大、壮观。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指不断地镂刻,后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或完成某项事业。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福建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039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