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
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钾溶液 C.醋酸溶液 D.氨水
2.下列有关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C.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有白烟产生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稀硫酸都能用于除锈 B.浓盐酸有吸水性,所以敞口放置空气中浓度会减小
C.pH<7的降雨被称为酸雨 D.蒸馏水润湿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结果一定偏小
4.削山药皮时皮肤会奇痒难忍,这是山药中含有的碱性成分皂角素与皮肤接触造成的,我们可以使用酸性物质止痒。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止痒的是( )
A.蒸馏水 B.白醋 C.牙膏 D.肥皂水
5.下列各组物质中俗称、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苛性钠,氧化钠,Na2O B.干冰,一氧化碳,CO
C.消石灰,氢氧化钙, D.盐酸,氯化氢,HCl
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的
C.移走蒸发皿 D.称量氢氧化钠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都有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产生
B.正常雨水的pH为7,酸雨的pH小于7
C.农作物一般适应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D.溶液碱性越强越易洗去油污,因此洗发液的pH应大于13
8.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溶液是( )
A.、、 B.、、 HCl
C.、、HCl D.、NaOH、
9.在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食盐分子 B.酸与碱的反应会有水生成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Cl–和H2O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中和反应
10.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
B |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 取样,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
C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
D | 除去O2气体中混有的CO2气体 |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A.A B.B C.C D.D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水和氢氧化钠
12.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与空气中成分无关的是( )
A.烧碱潮解 B.浓硫酸质量增重
C.浓盐酸挥发 D.澄清石灰水瓶壁上出现白色固体
13.下面是小兰同学在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4.已知常温下Ca(OH)2溶解度为0.17g。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1取0.3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悬浊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无色,再搅拌静置,上层清液又变为红色。继续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共消耗3.65%的稀盐酸10g。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2g
B.步骤2中滴入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Cl+CaO=CaCl2+H2O
C.搅拌后上层清液由无色又变回红色是因为试管底部的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D.生石灰样品暴露在空气中后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5.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取样品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最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证明原样品中一定有SO
B.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可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16.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Mg2+、Cl–、、Na+ B.Cu2+、K+、、
C.Na+、、、 D.K+、Ba2+、、Cl–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铁粉和碳粉 | 观察颜色 |
B |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
C | 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18.某同学在常温下,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并绘制出如下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pH大于7
B.在b点时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
C.烧杯中溶液在a、b和c点时,溶质均有2种
D.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溶液中数量不变
19.如图甲是碱三角,反映了常见碱的转化关系;图乙是盐三角,反映了常见盐的转化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以相互一步转化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氯化铜反应都可转化为氢氧化铜
C.硫酸钠与盐酸反应可以转化为氯化钠
D.硫酸钠、氯化钠分别与硝酸钡反应都可以转化为硝酸钠
20.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NaOH、BaCl2、KCl B.CaCl2、K2CO3、Na2CO3、HCl
C.MgSO4、NaOH、Ba(NO3)2、KNO3 D.AgNO3、NaCl、MgCl2、HNO3
第II卷 选择题(共60分)
21.(5分)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MnO4、Cu2(OH)2CO3、MnO2、NaCl、NH4HCO3、C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如下:
(1)取固体样品研磨,无氨臭味,则原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
(2)另取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则原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
(3)将无色滤液蒸干,有固体残留。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
(4)将滤渣灼烧充分,无固体残留,并且产生了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22.(6分)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物质F的用途是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气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3.(5分)硫酸锌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在防腐、医学上有很多应用。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以菱锌矿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稀硫酸“酸浸”后,溶液呈_______色;
(2)菱锌矿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滤液1中除含有外还包含的粒子有_______(填符号);
(4)上述实验中过滤的操作注意事项是,玻璃棒的末端轻轻的斜靠在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
A.“粉碎”是为了增大菱锌矿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B.过滤和由滤液2得到的操作中,都是用到了仪器铁架台和玻璃棒
C.在“转化”中加入足量锌粉,只是为了将过量的稀硫酸耗尽
D.从滤液1到滤液2,溶液的质量减少
24.(4分)某学习小组为研究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一:如图,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_______,说明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将浓盐酸更换为稀硫酸,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实验二:如图,将盛满干燥的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型管并流入另一端。
(3)有同学指出,通过该现象不能得出二者发生反应的结论,于是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A.将溶液换成等量水重新实验,溶液进入U型管但不流入另一端
B.向反应后U型管中溶液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向反应后U型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上述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_______(填字母)。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绿色,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B不符合题意;
C、醋酸溶液呈酸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黄色,故C符合题意;
D、氨水呈碱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B
【详解】A、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不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