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探索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2024新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3日
资源编号 97875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探索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2024新教材)

2025-03-23 九年级下册 0 66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七章《探索溶解现象知识点》

01  思维导图
02  考点速记

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液的形成

1.【观察思考】

(1)取少量食高锰酸钾、氯化钠、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 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固体溶解,变成紫红色的液体
食盐加入水中 固体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蔗糖加入水中 固体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后沉淀
食用油加入水中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后分层

(2)依据实验现象,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哪些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实验 均匀性 稳定性 透明性 混合物名称
食盐+水 均一 稳定 透明 溶液
糖+水 均一 稳定 透明 溶液
高锰酸钾+水 均一 稳定 透明 溶液
泥土+水 不均一 不稳定 不透明 悬浊液
油+水 不均一 不稳定 不透明 乳浊液

2.概念

溶解 物质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为物质的溶解。如高锰酸钾、氯化钠和蔗糖等物质加入水中,构成这些物质的离子(如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氯离子)或分子(如构成蔗糖的蔗糖分子)不断向水中扩散,最终均匀分散到水中。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体、体或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悬浊液和乳浊液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3.拓展视野

乳化和乳化作用 乳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称为乳化剂。如洗洁精、洗涤剂、洗发露、洁面乳等。
乳化现象: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作用: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乳化现象的应用:乳化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生产,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以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与乳化作用有关。

(二)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氯化钠溶液中温度计读数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液中温度计读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计读数升高
实验结论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观察思考】

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 实验装置
灯泡由暗变亮,光较弱 食盐、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在溶于水时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后,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形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不导电。

食盐溶液 灯泡由暗变亮
蔗糖溶液 灯泡不变亮
稀硫酸 灯泡由暗变亮
氢氧化钠溶液 灯泡由暗变亮

 2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1.溶液的组成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其中溶质需要是完全溶解的溶质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作溶质的质量。

2.交流讨论

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
生理盐水 氯化钠(固态) 水(液态)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植物油
碘酒溶液 碘(固态) 酒精(液态)
酒精溶液 酒精(液态) 水(液态)
硫酸溶液 硫酸(液态) 水(液态)
盐酸 氯化氢(气态) 水(液态)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固态) 水(液态)

3.基础实验

1)实验步骤

【实验一】称取3克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47毫升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实验二】称取5克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95毫升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2)蔗糖溶液的质量关系

  溶质的质量/g 溶剂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实验1所得蔗糖溶液 3 47 50 3/50=0.06
实验2所得蔗糖溶液 5 95 100 5/100=0.05

4.溶液的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浓度 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单位统一)

*溶质的质量: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没溶解的不计算在内。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

A g×a%Bg×b%(其中BAm

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 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Bg×b
(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 g× b%=(AgBg)×c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定义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对“饱和”及“不饱和”的理解

(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因为当温度改变或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在说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一定温度一定溶剂的量

(2)在说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因为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却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还能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但对蔗糖而言是不饱和溶液

(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探索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2024新教材) https://www.0516ds.com/9787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