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题型专练
专题05 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1.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一凉亭AB的高度,他们采取了如下办法:①在凉亭的右边点E处放置了一平面镜,并测得BE=12米;②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处,眼睛恰好看到镜子里凉亭的顶端A,并测得ED=3米,眼睛到地面的距离CD=1.6米(此时∠AEB=∠CED),那么凉亭AB的高为( )
A.6.3米 B.6.4米 C.6.5米 D.6.6米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图所示,AD∥l∥BC.若物体到焦点的距离与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线DB的距离之比为5:4,则物体被缩小到原来的( )
3.如图,为了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小王在他的脚下放了一面镜子,然后向后退,直到他刚好在镜子中看到楼的顶部.如果小王身高1.55m,他的眼睛距地面1.50m,同时量得BC=0.3m,CE=2m,则楼高DE为 m.
4.如图,在测量凹透镜焦距时,将凹透镜嵌入直径为AB的圆形挡板中,用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凹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直径为CD的圆形光斑.测得凹透镜的光心O到光屏的距离OE=36cm,AB=20cm,CD=50cm,则凹透镜的焦距f为 cm.(f为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
5.如图,在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场地ABCD内,有一块以BC为直径的半圆形红外线接收“感应区”,边AB上的P处有一个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从点P发射后,经AD、CD上某处的平面镜反射后到达“感应区”,若AP=1米,当红外线途经的路线最短时,AD上平面镜的反射点距离点A 米.
6.综合实践课上,小宇设计用光学原理来测量公园假山的高度,把一面镜子放在与假山AC距离为21米的B处,然后沿着射线CB退后到点E,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山头A,利用皮尺测量BE=2.4米,若小宇的身高是1.6米,则假山AC的高度为 米.(结果保留整数)
7.甲、乙两幢完全一样的房子如图1,小聪与弟弟住在甲幢,为测量对面的乙幢屋顶斜坡M,N之间的距离,制定如下方案:两幢房子截面图如图2,AB=12m,小聪在离屋檐A处3m的点G处水平放置平面镜(平面镜的大小忽略不计),弟弟在离点G水平距离3m的点H处恰好在镜子中看到乙幢屋顶N,此时测得弟弟眼睛与镜面的竖直距离IH=0.6m.下楼后,弟弟直立站在DE处,测得地面点F与E,M,N在一条直线上,DE=1.2m,FD=2m,BF=5m,则甲、乙两幢间距BC= m,乙幢屋顶斜坡M,N之间的距离为 m.
8.为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AB,数学兴趣小组带着标杆和皮尺来到操场进行测量,测量方案如下:如图,首先,小红在C处放置一平面镜,她从点C沿BC后退,当退行1.8米到D处时,恰好在镜子中看到旗杆顶点A的像,此时测得小红眼睛到地面的距离ED为1.5米;然后,小明在F处竖立了一根高1.6米的标杆FG,发现地面上的点H、标杆顶点G和旗杆顶点A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FH为2.4米,DF为3.3米,已知AB⊥BH,ED⊥BH,GF⊥BH,点B、C、D、F、H在一条直线上.
(1)直接写出= ;
(2)请根据以上所测数据,计算学校旗杆AB的高度.
9.为了测量水平地面上一栋建筑物AB的高度,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案:先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面平面镜,并在镜面上做标记点C,后退至点D处恰好看到建筑物AB的顶端A在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上的标记点C重合,法线是FC,小军的眼睛与地面距离DE是1.65m,BC、CD的长分别为60m、3m,求建筑物AB的高度.
【题型2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影子测量法】
10.如图,上体育课,九年级三班的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的位置时,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乙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 )
A.4米 B.5米 C.6米 D.7米
1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活动“测旗杆高度”中,发现旗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教室的墙壁上,测得CD=4m,DB=2m,而且此时测得1m高的杆的影子长2m,则旗杆AC的高度约为 m.
12.小明想测量电线杆AB的高度,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4m,BC=10m,CD与地面成30°角,且在此时测得1m杆的影长为2m,求电线杆的高度.
13.《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 1 500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思是:如图,有一根竹竿OB不知道有多长,量得它在太阳下的影子BA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O‘B‘,它的影子B‘A‘长五寸,问竹竿OB的长度为多少尺?(注:1丈=10尺,1尺=10寸)
14.如图,小华在晚上由路灯A走向路灯B.当他走到点P时,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12m到达点Q时,发现他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是1.6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6m,且AP=QB.
(1)求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
(2)当小华走到路灯B的底部时,他在路灯A下的影长是多少?
15.在同一时刻两根木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杆AB=2米,它的影子BC=1.6米,木杆PQ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墙上,PM=1.2米,MN=0.8米,求木杆PQ的长度.
【题型3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手臂测量法】
16.“跳眼法”是指用手指和眼睛估测距离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紧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
第二步:闭上左眼,调整位置,使得右眼、大拇指、被测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看到被测物体出现在大拇指左侧,与大拇指指向的位置有一段横向距离,参照被测物体的大小,估算横向距离的长度;
第四步:将横向距离乘以10(人的手臂长度与眼距的比值一般为10),得到的值约为被测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值.
如图是用“跳眼法”估测前方一辆汽车到观测点距离的示意图,该汽车的长度大约为4米,则汽车到观测点的距离约为( )
A.40米 B.60米 C.80米 D.100米
17.“跳眼法”是炮兵常用的一种简易测距方法,如图,点A为左眼,点B为右眼,点O为右手大拇指,点C为敌人的位置,点D为敌人正左侧方的某一个参照物(CD∥AB),已知大多数人的眼距长约为6.4厘米左右,而手臂长约为64厘米左右.若CD的估测长度为50米,那么CO的大致距离为( )米.
A.250 B.320 C.500 D.750
18.如图所示,某同学拿着一把有刻度的尺子,站在距电线杆30m的位置,把手臂向前伸直,将尺子竖直,看到尺子遮住电线杆时尺子的刻度为12cm,已知臂长60cm,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
A.2.4m B.24m C.0.6m D.6m
19.如图,某同学拿着一把12cm长的尺子,站在距电线杆30m的位置,把手臂向前伸直,将尺子竖直,看到尺子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臂长60cm,则电线杆的高度是( )
A.2.4m B.24m C.0.6m D.6m
【题型4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标杆测量法】
20.如图,某同学在平地上利用标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移动标杆,使标杆、大树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A,标杆EC的高为2m,此时测得BC=3m,CA=1m,那么树DB的高度是( )
A.32m B.8m C.6m D.0.125m
21.如图,利用标杆BE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高2m,测得AB=3m,BC=6m.则建筑物CD的高是( )
A.4m B.9m C.8m D.6m
22.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BE测量学校旗杆CD的高度,标杆BE高1.5m,测得AB=2m,BC=14m,则旗杆CD高度是( )
A.9m B.10.5m C.12m D.16m
23.数学实践课上,小明在测量教学楼高度时,先测出教学楼落在地面上的影长BA为20米(如图),然后在A处树立一根高3米的标杆,测得标杆的影长AC为4米,则楼高为( )
A.10米 B.12米 C.15米 D.25米
24.如图,小明用长为2.5m的竹竿CD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O.此时,竹竿与这一点O相距6m、与旗杆相距12m,则旗杆AB的高为 m.
25.如图,小卓利用标杆EF测量旗杆AB的高度,测得小卓的身高CD=1.8米,标杆EF=2.4米,DF=1米,BF=11米,则旗杆AB的高度是 米.
26.小红和小华决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如图,小红在点C处,测得大树顶端A的仰角∠ACB的度数;小华竖立一根标杆并沿BC方向平移标杆,当恰好平移到点D时,发现从标杆顶端E处到点C的视线与标杆DE所夹的角∠CED与∠ACB相等,此时地面上的点F与标杆顶端E、大树顶端A在一条直线上,测得DF=2米,标杆DE=1.5米,CD=3米,已知B、C、D、F在一条直线上,AB⊥BF,DE⊥BF,请你根据测量结果求出这棵大树的高度AB.
…………
参考答案
【题型1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平面镜测量法】
1.B
【解答】解:根据题意,易得∠CDE=∠ABE=90°,∠CED=∠AEB,
则△ABE∽△CDE,则=,即=,解得:AB=6.4.故树高为6.4米.故选:B.
2.A
【解答】解:∵BC∥l,CG⊥l,BO⊥l,∴四边形OBCG为矩形,∴OB=CG,
∵AH⊥HO,BO⊥HO,∴△AHF1∽△BOF1,∴==,∴=,∴物体被缩小到原来的4/5.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