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一、说明文的分类
1.按对象分
①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
②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
2.按语言分
①平实性说明:一般性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②生动性说明:文艺性说明,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也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的顺序。具体地可分为从古至今、由早到晚等。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四方上下来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例如介绍建筑物、实体、工艺品等的文章。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八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⑧从整体到局部。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这时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有条理性。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运用科学严密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里的“数据”包括确数、约数。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对比和类比)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方法。
作用: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作用:可以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7.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比较灵活自由,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属性。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摹状貌
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的形象、具体、生动。
9.画(列)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绘制精确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据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
10.引用(引资料)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五、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3.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4.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六、说明文语段作用
1.首段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③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文中段的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③设置悬念。
3.尾段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③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4.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
①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详实。
七、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科学。在这个前提下,它们的语言才有的以平实见长,即为“平实说明”,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即为“生动说明”,这是指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2.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3.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7.生动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考点一 说明对象及特征
1.区分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并且往往可以从题目或首段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则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抓关键句。看文章题目、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一般题目、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会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注意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3.提炼概括。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概括、提炼来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二 说明顺序及作用
解题思路:
时间顺序——抓表示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抓空间方位词;逻辑顺序——注意事理上的逻辑关系。是事物说明文考虑“空间顺序”,是事理说明文考虑“逻辑顺序”,两类说明文中说明其对象的发展变化,考虑“时间顺序”。一般来说,判断不同空间和时间顺序,即是逻辑顺序。[来
答题格式:
①全文(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②某几段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考点三 分析语段作用
1.说明文语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分析,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格式: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使说明……。
考点四 说明方法及作用
解题思路:
- 抓住标志。
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什么;打比方:像、仿佛什么 ;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有时会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要有遗漏;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主要运用了哪种(或哪两种)说明方法”,则要选出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作答。
答题格式:
这一句(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起到……的作用。(说明方法+对象﹢特点﹢作用 )
考点五 说明文语言
【题型一】分析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解题思路:
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赏析:
①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②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评析整篇文章语言风格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
【题型二】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在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等方面进行修饰限制,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一、加点字词的作用。
解题思路: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
①解词。加点字词的原意。
②赏析。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
③结论。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
参考答案
1.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文章开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写起,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冬眠的奥秘”,同时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