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文学常识积累-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0日
资源编号 93222

专题08 文学常识积累-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2025-01-20 八年级上册 0 57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专题01 字音字形辨析-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专题02 词...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08  文学常识积累

文学、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贯穿古今中外,涉及的作家、作品、年代等面广量大。此考点主要考核识记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时代、字号、国别;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了解教材中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纵观近年中考命题情况,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多以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方式进行考查,单纯考查文学常识或文化知识的试题所占比例极小,主要有以下考查点:

1.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作品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的解答几乎没有技巧可言,主要靠平常的积累背诵。文学常识是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零散琐碎,繁多庞杂。它涉及到知识点广泛,记忆需要讲究一下方法。

一、备考策略

1.识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国籍)、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体裁;

2.识记常见的对联、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纪时、风俗礼仪、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识知识;

3.对作家作品知识、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等,可以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可以列提纲或图表加以识记。

4.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学与文化常识知识。

二、识记方法

1.纵横结合法

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对考查频率较高的鲁迅作品,就可以按作品发表先后为序纵向列表,然后对每篇再做横向的了解。这种记忆方法适合记忆单个作家及作品。

2.特征记忆法

即抓住文学常识在外部的共同特征进行快速记忆。例如,关于有些作品是“最”或”第一”的,诸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最早的散文集《尚书》, 最早的诗人屈原……。

3.归纳记忆法

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例如:

(1)按标题归纳。如有“记”字的文章按时间先后可归纳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2)按题材归纳。如《范进中举》、《孔乙己》 都取材于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

(3)按流派归纳。例如,中学课本中涉及的诗歌流派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中国古代作家中也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 豪放派”……。

(4)按作家字号、别称、官职归纳。如香山居士、柳河东、杜拾遗、诗仙、太史公等。

4.轶事记忆法

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留下有趣的轶事。如程门立雪、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诗、王安石变法,……如记住这些颇有趣味的材料,其作家的生平也就容易掌握了。

5.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种类。如诗歌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先秦散文——六朝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魁)等。

6.口诀记忆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如:

(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歌》《九章》《离骚》《天问》。

(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山水田园,王维浩然。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他用平实的语言、动人的细节写出最真挚的父爱。

B.“在漫长的峥嵘岁月里,那些出生入死的革命者以必胜的信念闯过一道道难关”一句中的主干是“革命者闯过难关”。

C.置身苏州园林就会有“如在画中游”的感觉,这也正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建造初衷。

D.《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该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社戏》一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小时候跟随母亲到外婆家省亲时到赵庄去看社戏经历的一篇散文。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茅盾——现代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C.《富贵不能淫》——孟子——战国             D.《钱塘湖春行》——杜牧——唐代

4.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把哲学趣味化、生动化,顺应了欧美哲学通俗化的潮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集,家书中首先关注的是儿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长者的口吻和书信的形式,告诫青年朋友眼光要长远点,要从根本上做功夫,领略人生的趣味。

D.法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让我们感受到三位巨人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明白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最好的锤炼。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体裁专指消息。

B.传记内容要求真实;但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从而生动传神表现人物。

C.散文类型多样。《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永久的生命》是精美的哲理散文,《昆明的雨》是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纪年有多种方法,如:“晋太元中”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天启壬戌”则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B.“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即黄毛丫头,通常用来指称七、八岁的小女孩。

D.成语“鹏程万里”,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现在比喻前程远大。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因此“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南岸。

B.“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张望世界”。

C.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D.《史记》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C.“晋太元中”的“太元” 、“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D.《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叙述“我”少年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B.朱自清,中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创作的语录体著作。

D.《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含蓄地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韩愈的《马说》以马为喻,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寄托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蒹葭》《关雎》在内容上属于“颂”类。

D.《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瑰丽。《北冥有鱼》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12.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

A.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作者绝对不可以在传记中发挥想象,破坏事件的真实性。

B.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句话中,“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看见”的补语。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C.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等,《白杨礼赞》是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西汉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之情。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D.《白杨礼赞》开头描写高原的景色,目的在于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1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1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老而无子的人,“独”指幼而无父的人。

B.孤鸿:孤单的鸿雁。孤鸿,即孤雁,鸣声悲楚。诗人常借其孤单、悲凄的特征来抒情。

C.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D.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

1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句诗的句子语气分别是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B.你提醒小明活动结束后要迅速写一则消息给校报投稿,小明说:“不着急,消息的时效性不强。”

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句的主干是: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

D.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从说明对象来分,可以分作事物和事理说明文。我们所学的《苏州园林》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

参考答案

1. 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D.《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此D项“东汉时期”“编年体通史”表述不正确;

故选D。

2. 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能力。

D.《社戏》是一篇小说,出自《呐喊》。

故选D。

3. 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08 文学常识积累-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22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