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新增篇目
《山地回忆》知识点归纳梳理
学习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
2、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孙犁”是其笔名之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另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诗集《白洋淀之曲》等。
文体知识
散文化小说
①概念: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②特点
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创作背景
1944年,孙犁在去往革命圣地延安途中在山西忻县一个村庄吃饭。到河边洗脸时与一位在下游洗菜的妇女吵了几句,悻悻然归队出发。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尤其需要加强军民团结。作者便以此事为基础,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山地女孩,创作了这篇小说。
字音字形
生难字
瘪(biě) 土靛(diàn)
玉黍(sh ǔ) 盈(yíng)
余袄襟(ǎo jīn) 剪裁(cái)
破绽(zhàn) 爬山越岭(l ǐ ng)
多音字
薄
bó(单薄) báo(薄片)
累
lèi(劳累) lěi(累计)
以义辨音法:表示疲劳的状态时,读作“lèi”,表示数量相关内容时,读作“lěi”
形近字
(1)炕——坑——抗
(2)袄——袄
(3)账——帐
(4)冀——翼
(5)沤——呕
生僻字
阜、靛、褂、黍、碛、瘪
内容解读
1、本文所写事件概括:
①、洗脸事件,“我”结识妞儿;
②、“我”去妞儿家,结识她们全家人;
③、妞儿给“我”做袜子;
④、“我”帮妞儿父亲,一起卖枣;
⑤、父亲给妞儿买织布机;开国典礼那天,“我”买布送给妞儿全家。
2、速读课文,概括小说主人公生活的环境特点:
①土地贫瘠;②缺衣少食;③战乱不断(敌人大扫荡)
3、分析并概括文中女孩子的人物性格。
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从开篇女孩子骂人的话,到关心他没袜子,再到关于占领北平揶揄的语句,都反映女孩子有话不藏,热情大方,开朗直白的性格;
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从女孩主动帮我做袜子,要我去她家洗脸、吃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③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女孩子会做袜子,一学就会织布等,说明了她的心灵手巧,做事勤快,热爱劳动。
4、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详细表现了女孩子与八路军战士在河边发生的冲突。
5、本文题为《山地回忆》,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山地”是“我”战斗的地方,是“我”和妞儿们军民齐心誓死保卫的家园。那里“我”和妞儿一家有过互助互爱的交集,他们是当地百姓的代表,竭心尽力支持党的军队抗日,朴实、厚道、勤劳、乐观、坚韧的精神感染、鼓舞着“我”。“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感激、赞美、敬佩之情,和为抗日事业献出青春、热血、生命的光荣、自豪之情。
6、简要分析本文的对话艺术。
①通过对话引领主要人物出场。小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引领了女孩子出场;
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全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语,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女孩子心直口快、善良勤劳的鲜明性格;
③通过对话铺张(推动)情节。小说主要叙述了“卫生话题”“做袜子”“作运输”“买织布机”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中铺展推动的;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