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文意理解易混点梳理
1.《三峡》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四时景色,而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写。
2.《三峡》中渔人歌谣,间接表达出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清。
3.《三峡》中,第三段写春冬的三峡时,既有“素湍”“回清”的动景,又有“绿潭”“倒影”的静景。
4.《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仰观俯察视角写出三重风物,后写石壁竹林静态,再写动物的动景,没有表现物产之丰富,而是表现了山林的清新怡人,充满生命活力。
5.《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笔凝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俯察大地,极目远眺所见之景,说法错误,“高峰入云”是仰望。
6.《记承天寺夜游》没有写自然山水之景。
7.《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准凝练,正侧结合,准确写出了事物的典型特征。
8.《与朱元思书》第二段写水之异,先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再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
9.《与朱元思书》第三段写山之奇。分别写了山本身和山上的景物。在写山本身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负”“竞”“轩邈”“争”“直”几个字,化静为动,把群山写活了;在写山中景物时用“泉声、鸟声、蝉声、猿声”等各种声音来反衬山中的寂静。
10.《与朱元思书》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没有直接表达作者对追求名利之人的鄙弃,而是含蓄委婉地表达的,暗寓自己的高洁志趣。
11.《与朱元思书》在语句上讲究两两相对,且以四字句为主,间或使用五字句和六字句等,用典不丰富,但辞藻华丽,是一篇华丽的骈体文。
12.《与朱元思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和情怀,没有抒发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情绪,而是抒发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用地理条件虽优越却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目的不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在于启发君主施行仁政。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详略得当,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重点论证了“生于忧患”。
15.《愚公移山》中,本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没有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