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态变化》-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08日
资源编号 89782

第四章《物态变化》-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2024-12-08 八年级上册 0 92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第一章《声现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态:形状和体积固定,如钢铁、木头等。

(2)液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如水、酒精、汽油等。

(3)气态: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如氢气、氧气等。

2.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

3.水的三态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如冰、霜、冰雹、雪等是态;水是态;水蒸气是态(分别选填“固”、“液”或“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4.辨析:

(1)物态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通常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温度 

1.温度

(1)物理学中,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摄氏度(℃)。温度计上的字母℃或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②规定:把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口腔温度);

(2)黑龙江省漠河市2023年一月份的最低气温是-53 ℃;

(3)氢弹爆炸中心的温度超过107℃;

(4)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5)用作深度制冷剂的液氮温度可低于-196℃,千万不能用手直接触碰,必须佩戴专门的防冻手套。

(6)金的熔点1064℃;

(7)地球表面最低气温-88.3℃。

三、温度计

1.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2.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构造:玻璃管、玻璃泡、测温液体、刻度。

4.分类

(1)按玻璃泡使用的测温液体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2)按用途分: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等。

5.温度计的构造特点

(1)玻璃泡的玻璃壁很薄是为了使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能很快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2)玻璃管的内径很细是为了使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更加明显;

(3)玻璃泡的容积较大,泡内液体的体积较多,热膨胀更加明显,在玻璃管内液柱长度的变化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6.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一估二看”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即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所测温度不能超出此范围。

③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温度计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2)使用时注意

①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或容器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量程与分度值: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2.特殊构造:玻璃泡内使用的测温液体是水银;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直管的连接处有一细管,也叫“缩口”,如图所示。测量体温时,水银热膨胀可以通过细管,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要收缩,会从细管处断开,玻璃直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离开人体也能显示人体的温度。

3.使用方法:

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使玻璃直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在给体温计消毒时,不可以用火焰、开水等高温物体消毒,需要使用酒精棉擦拭。

2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叫作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二、蒸发

1.概念: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反之,蒸发越慢。

3.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有吸热致冷的作用。

三、沸腾

1.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前后的现象:

(1)水沸腾前后的声音:水沸腾前声音大;水沸腾时声音小。

(2)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

3.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

(1)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同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5.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四、液化

1.概念:物质由态变为态叫作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要热。

3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作熔化;物质从态变成态叫作凝固。

2.固体熔化时的特点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选填“保持不变”或“逐渐升高”)

物质熔化图像                          物质凝固图像

3.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有的物质,如海波熔液,在凝固过程中,持续对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凝固完毕,温度才会继续下降;如甲图所示。

(2)有的物质,如石蜡熔液,在凝固过程中,由稀变软,再变硬,持续向外放热,温度持续降低,如乙图所示。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如冰、萘、石英、海波、食盐、各种金属等。

(3)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非晶体。如松香、玻璃、沥青、塑料、石蜡等。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https://www.0516ds.com/8978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