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08日
资源编号 89779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2024-12-08 八年级上册 0 75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第一章《声现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

第一节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发生折射的条件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若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发生折射。

(2)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如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3.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发生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而发声折射,即反射折射现象同时发生,发生反射时不一定发生折射,但发生折射时一定发生反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描述光折射的基本概念

(1)入射光线:从光源射向两透明介质分界面的光线;

(2)折射光线:从入射点射向另一介质的光线;

(3)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与两分界面的虚线;

(4)入射点:入射光线与两介质分界面的交点;

(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6)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简称“一点”(入射点)、“一面”(分界面)、“二角”(入射角和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2.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折射时光路可逆

3.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但不是正比例关系,叙述时应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2)无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还是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总是大于在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池水变浅”: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例如岸上的人看水中的鱼位置“变高”。

如图所示,从鱼身上A点反射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好像是从S点发出的,S点就是人看到的鱼的虚像,它比鱼的实际位置偏

在岸边看水里的物体            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变高”,例如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或建筑物“变高”。

如图所示,从昆虫上点A射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射入鱼眼,因为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靠拢法线,鱼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好像是从A′点发出的,A′点就是鱼看到的昆虫的虚像,它比鱼的实际位置偏

3.海市蜃楼和幻日

海市蜃楼的成因                         幻日现象

(1)海市蜃楼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或沙漠上。夏天空气较热,但是海水比较凉,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较低。海面地表上方不同高度的空气层相当于一层层密度不同的透明介质。密度大的空气层为光密介质,密度小的空气层为光疏介质。远方景物射出的光在层与层之间连续发生射。从整体来看,光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在观察者看来,光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出的。

(2)幻日:高空中悬浮着许多形状规则的小冰晶,当太阳光经过它们时,会发生反射和射,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产生幻日现象。

四、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设计实验】

如图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玻璃砖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玻璃砖中的径迹,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重复上述实验。

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或从玻璃垂直射到空气中),观察光的传播路线。同时改变介质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进行实验】

1.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3.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5.让光垂直射入玻璃,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

6.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同时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观察两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介质 入射角 折射角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2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3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4 光从空气垂直入玻璃

 

【分析论证】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可以看到,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就是说,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这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折射时光路可逆。

2 透镜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 平行光束          乙 发散光束        丙  会聚光束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对光的会聚作用越(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最,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对光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选填“强”或“弱”)。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③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相关概念

(1)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2)像距v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3)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器材与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装置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蜡烛、凸透镜进行实验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使之远离凸透镜。 调整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测量物距和像距,并将成像的情况 记录在下表中。

(2)逐次减小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并记录,直至在光屏上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3)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此时物距是多大?回顾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移开光屏,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4)在逐次减小物距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由此推测,是否存在像和物大小相等的情况?如果有,这时像距、物距和焦距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试一试,你的推测正确吗?

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5 6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

4.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表记录,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像,焦点以内成像。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没有缩小的虚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

(4)物距u>像距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即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像物相互跟着跑。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与像

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

否承接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2f>v>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v|>u 不能

5.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2)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性质不变,也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些。

(3)蜡烛长度变短时,像在光屏上将会向上移动。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移动;②将蜡烛向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调节.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苏科版2024) https://www.0516ds.com/8977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