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0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
概念 |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常伴随现象 |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
判断依据 |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 |
举例 | ①硬水软化 ②铁生锈
③煤的干馏 ④甲烷燃烧 |
①石油分馏 ②活性炭净水
③水沸腾 ④ 汽油挥发 |
联系 | ①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
0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判断依据 | 由感官感知的、用仪器测量的、由实验数据计算的 | 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性质内容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
举例 | 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 纸能燃烧等 |
本质区别 |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性质 | |
区别 | 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 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 |
联系 |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 | |
语言表述常用词 | 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的词语,如:在……,……了等 | 能、可以、易、会、难、不能、不可以 、不易、不会等 |
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
03 蜡烛及其燃烧
实验探究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 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 |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制成 | ||
点燃前 |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的固体,无气味 | 乳白色固体 | |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 | 易切开,石蜡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 | 石蜡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物理性质) | ||
点燃蜡烛 |
(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 烛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 石蜡有可燃性,三层火焰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 |
(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 火柴梗接触外焰处最先变黑(碳化) | 外焰温度最高 | ||
(3)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烧杯内壁,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
||
熄灭蜡烛 | (1)将蜡烛熄灭,观察 | 烛心产生一缕白烟 |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 |
(2)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 蜡烛重新燃烧 | 白烟具有可燃性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空气 | 呼出气体 | ||
(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振荡 | 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
(2)分别向两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 木条持续燃烧
|
马上熄灭 |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
(3)取两块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照 |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