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
【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夏朝带有奴隶制特征。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新增内容)、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新增内容)等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
【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
(1)政治:夏朝开创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竞相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
(2)经济: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3)军事:社会动荡导致了大量战争,最为频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战争兼并了许多小国家。
(4)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百家争鸣激荡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浪潮。
(5)科技与文化:商朝有月食日食的记载;青铜器代表了商周时期科技成就;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诗经》与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
第二单元:内容聚焦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从奴隶制王朝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这一课将介绍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西周的兴衰、中国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更替。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尽管其具体历史细节仍有争议。商朝以其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而著名。西周则见证了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和周礼的建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东周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以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政治动荡为特点。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儒家思想的兴起时期,孔子等思想家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是东周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期以更加激烈的国家间战争和政治变革为特征。各国为了争霸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第7课 百家争鸣:这一课主要探讨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即“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哲学思想极为活跃的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学派相继兴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则重点介绍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新增内容)、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新增内容)等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变迁,夏商周时期正是中国早期历史的关键阶段;学习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孔子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如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区别及其演变;探索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了解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最后能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评价不同历史人物和思想。
-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速记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建立
时间及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家天下”
形成: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影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夏朝的统治
1).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区城: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3).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4).遗址内容: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出土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多为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意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5).夏王桀的暴政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速记点2、商朝的统治
(一)夏朝灭亡
1.背景:夏王桀的暴政引起民众反抗
2.经过: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推翻夏朝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二)商朝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2.统治者:汤
3.都城:亳
(三)商朝的统治
1.前期统治: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商朝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巩固统治的措施: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4.后期统治: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5.商纣王的暴政
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导致民不聊生。
速记点3、西周的兴衰
(一)西周的建立
1.背景
商纣王的暴政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称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实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狭隘,积极做灭商的准备。
2.过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利簋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3.结果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1)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向周王承担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周朝的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结果: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三)西周的灭亡
1.原因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2.结果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名师点拨】
1.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启是我国世袭制产生后的第一个国王,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2.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制度转变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3.“国人暴动”不是农民起义,是一场平民反抗君主的暴动。
4.周厉王是西周时期的暴君,他在位时西周没有灭亡;西周灭亡时在位的国王是周幽王。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